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荷德(VsevolodMeyerhold,1874—1940).俄国重要的导演及戏剧理论家,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戏剧大师。年轻时曾受业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早年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剧院成员之一。1905年因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见不合而离开莫斯科剧院,转而投入彼德堡的柯米萨尔日芙斯告娅剧院任总导演。

  • 标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莫斯科剧院 戏剧理论家 二十世纪 导演
  • 简介:2004年10月。奥地利因为女作家艾尔芙丽德·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46-)摘取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而大放异彩。利内克,这位自幼学习音乐、25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管风琴硕士学位、最初是以女诗人的面目闯入文坛和剧坛的文学家、戏剧家,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倍受关注的焦点。尽管。她先后获得过海因里希·伯尔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施蒂利亚州文学奖等许多奖项,但对遥远的中国读者来说还是陌生的,直到她的成名作《钢琴教师》(1983)于2001年被奥地利导演迈克力·哈内克拍成电影,并在当年的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三个大奖:评审团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我们才对利内克这一名字有了印象,对她的创作风格有了一点儿感受。因此,当利内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消息刚一传来,中国的学者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了版权,翻译并出版了她的小说和戏剧。

  • 标签: 戏剧现象 诺贝尔文学奖 《钢琴教师》 中国读者 维也纳大学 硕士学位
  • 简介:闪电魔术大师法拉特原名叫西格蒙德·朱柏格,1872年生于德国慕尼黑,1884年移民美国。他原是一名表演"射击"节目的杂技演员,后来对魔术发生了兴趣,决心终身以魔术为业。他能够将著名中国魔术师朱连魁的表演模仿得维妙维肖,1900年,他以这批节目步人魔术界,开始在伦敦马戏场上表演魔术。

  • 标签: 大师特 闪电魔术 魔术大师
  • 简介:藏传佛教桑羌姆考察报告姜春爱(韩国)1995年7月12日至14日(藏历5月16至18日)本人对藏传佛教寺院桑耶寺的“羌姆”进行了实地考察。“羌姆”一词为藏语的汉语音译,基本意为“蹦跳”。“羌姆”用作寺院舞蹈的名称,或译为“神舞”,与一般意义上的的舞...

  • 标签: 羌姆 桑耶寺 面具 护法神 佛教舞蹈 莲花生
  • 简介:京剧传统剧目中,有这样一类取材于《施公案》以黄天霸为主角或是配角的短打武戏,过去戏班术語称为“八大”,即《薛家窝》薛应龙、《东昌府》郝世洪、《殷家堡》殷洪、《独虎营》罗四虎、《河間府》侯七、《淮安府》蔡天化、《郑州庙》謝虎、《霸王庄》黄龙基等八出。武行老前辈們有的說《(虫八)蜡庙》也在内,《淮安府》不算,也有的說郎如豹在内,《(虫八)蜡庙》不算。据迟月亭先生說还有把《彭公案》的几出戏叫“小八大”的。我看这些名詞不过是当时戏班里的一种說法而已。总而言之,

  • 标签: 八大拿 施公案 殷家堡 蔡天化 侯七 殷洪
  • 简介:20世纪捷克著名作曲家莱奥斯·亚纳切克(LeosJanacek,1854—1928)一生涉足音乐创作、评论、教学等多种领域,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继承了19世纪斯美塔纳、德沃夏克以来的捷克民族乐派以及捷克民间音乐的历史传统,为20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歌剧《奴法》创作于1894—1903年,作品以独特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

  • 标签: 亚纳切克 歌剧 成熟期 20世纪 1903年 音乐创作
  • 简介:联邦德国科隆大学戏剧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埃尔玛·布克教授应中央戏剧学院的邀请今年4月10日至27日前来我院讲学。布克教授在京期间,给中央戏剧学院师生作了“联邦德国当代戏剧”的系列讲座,给舞美协会作了“联邦德国当代舞台美术概况”的报告。

  • 标签: 中央戏剧学院 联邦德国 当代 电影电视 舞台美术 教授
  • 简介:在素有世界戏剧之都之称的联邦德国,戏剧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趣之一。无论于影、剧院,还是在工厂、街道或学校,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戏剧琳琅满目,举目可见。联邦德国的戏剧繁荣之极使剧院星罗棋布,占世界首位。仅在戏剧城柏林,富有盛名的即多达40家以上。许多在国际上享有威望的联邦德国一流剧院主要分布于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奥格斯堡、吕卑克以及汉堡、科隆等戏剧艺术极为兴盛的名城。在1984-1985年演出季期间,数以万计的各种剧团活跃在纷呈多彩的舞台上。西德人素有看戏癖好,他们不仅爱看,而且会看,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为其它国民远远不及。因而他们选择剧目往往十分挑剔。类似《魔笛》、《低音提琴》、《费加罗的婚礼》、《民众之敌》和《仲夏夜之梦》、《天鹅湖》等世界名剧是经久不衰的畅演剧目;诚然,当代著名导

  • 标签: 《天鹅湖》 仲夏夜之梦 斯图加特 《魔笛》 鉴赏水平 著名戏剧家
  • 简介:同往年媒体与艺术节组委会之间总是弥漫着滚滚硝烟不同,2005年德国拜洛伊特瓦格纳艺术节可谓波澜不惊。彗先是瓦格纳的孙子沃尔夫冈·瓦格纳的接班人问题无人再提;其次是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今年轮空;而由瑞士新生代导演马儿塔勒全新制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也未在观众当中掀起舆论波澜;在节目单中,前几年的制作——《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帕西发尔》也淹没在一片指责声中。

  • 标签: 瓦格纳 艺术节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德国 《尼伯龙根的指环》 接班人问题
  • 简介:这个精彩的节目是发源于吉普赛人之中的心理魔术。现在,随着人们对"特异功能"兴趣增强,使它具有新奇的魅力。表演者在观众席间散发了一些白色信封,要求每个拿到信封的观众,把自己身边携带的小物品装进信封里,并且要求观众自己把信封封严,表演者回到舞台上说:"我要求一位热心的、公正的朋友来参与表演,

  • 标签: 心理魔术 信息分析 吉普赛人 心爱之物 演出现场 发功
  • 简介:序言“嗓声”一词,在实验语音学中以及现代艺术嗓声的研究中已经应用的较为普遍了。但是,在话剧舞台语言的教学中,一般都习惯使用“声音”一词。实际上,“声音”一般泛指自然界所有的声响,而“嗓声”是由人的发声器官所发出的声音,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为语音。

  • 标签: 舞台语言 话剧 实验语音学 “声音” 现代艺术 发声器官
  • 简介:《等待戈多》深深地溶入它的力量结构或动作符号中,没有精心设计的情节,它的人物作为行动者似乎相应地在发展上受到限制。符拉基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以会见神秘莫测的戈多的愿望伪造了戏剧的基本行动。不可视的戈多作为行动的反对者与主宰者,拒绝接见他们,他们的愿望陷人...

  • 标签: 《等待戈多》 语义学 基米 圆顶礼帽 性格特征 行动者
  • 简介:中国戏剧是一种集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综合艺术体的美学特征在于,通过“唱、念、做、打、手、眼、身、发”等独特的表演动作,来阐释和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甩袖,一个眼神,一个颤音,就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精湛的表演艺术最终为的是更好地表达思想内涵。考察戏剧传播过程,可以发现,在戏剧流传的范围内,其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不可低估,大凡接触过戏剧的人,在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上都会显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沉淀。

  • 标签: 戏剧传播 人文精神 陶冶 艺术表现形式 思想内涵 中国戏剧
  • 简介:“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最后一天创造了人,是为了让他认识这一大千世界的规律,学会热爱这一大干世界的美,赞叹它的瑰丽壮阔。造物主对亚当说,我不把你束缚在一个限定的地方,不强制你必须从事规定的事业,不用必然性捆住你的手脚,目的是让你根据自己的心愿去选择自己乐意的地方、事业和目标,并且支配这一切。

  • 标签: 导演 生命 世界 必然性 事业
  • 简介:戏剧研究,自然早已进入学术阶段。中国开始转型时期以来,由小农经济而不断走向市场经济,随着大文化背景的战略性的调整与重组,戏剧研究也发生了策略性的转换与结构性的律动,而赋予一种新的科学精神。从戏剧观大讨论开始,伴随着形形色色的舞台实验,中国戏剧研究以另一种声音,对戏剧实践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实践发言,从中使灰色的理论得到复活,在呐喊中恢复自我尊严,并在风雨洗礼中领略了涅槃新生,将我血我情的精神深深地印刻在转型时期中国戏剧实践发展的历史深处。

  • 标签: 中国戏剧 戏剧研究 律动 戏剧观 舞台 声音
  • 简介:对剧本结构作舞台分析,是导演的基础。导演(Director)一词是西方话剧理论的术语和概念,导演制度则是西方话剧舞台实践的历史产物。中国戏曲导演虽然是受西方话剧影响而引进,但由于戏曲导演是按照戏曲艺术体系的美学原理来进行导演的舞台二度创造,因此而形成了不同于话剧导演的风格特征。即对蓝本(剧本)进行逻辑性的思想分析后,以什么方式和手段将之转化为舞台形象的语言(舞台行动),对中西戏剧导演而言,并不相同。

  • 标签: 话剧舞台 中西戏剧 舞台形象 陈妙常 历史产物 艺术体系
  • 简介:文化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文化是什么?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将文化定义为“代代相传并用符号体现出来的一种意念模式,人类借以态度的思想体系”;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则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类群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和集体努力而获得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社会等级、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以及实物和物质财富等所有一切的积淀”。无论是狭义的“文化”还是广义的“文化”其共同的性质都在于对价值观念和实现意图的传播与接受方面。

  • 标签: 跨文化分析 《花木兰》 文化定义 价值观念 文化研究 美国
  • 简介:关汉卿的寓意与侯少魁的表演──《单刀会》的心理分析骆正最近看了北昆侯少魁主演的《单刀会》,不仅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也引发出一些思考。侯先生嗓音嘹亮,声震屋瓦,身段凝练,把关大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一次“关公戏”。关汉卿的好剧作与...

  • 标签: 关汉卿 心理分析 《单刀会》 鲁肃 人生如梦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