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京剧》特邀主持人和宝堂:今天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和北京戏校联合主办一期“京剧沙龙”。主要是研究一下我们京剧的百年大计,即“戏曲学校向何处?”的问题,题目似乎很远,其实很近。说好听一点,教育是我们振兴京剧的关键,说难听一些,弄不好,很快就要有“狼来了”的危险。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我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一下这个问题。

  • 标签: 戏曲学校 戏曲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戏校 人才培养
  • 简介:两条路摆在湖北黄海戏面前:一条是模仿照搬安徽黄梅戏,然而尽管你学得维妙维肖,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也只不过在全国黄梅戏观众面前进一步证实安徽黄梅戏的魅力,只不过在戏曲舞台天平上为安徽黄梅戏添加一份砝码;一条是在黄梅戏的美学特征基础上努力形成黄梅戏的另一种流派,即鄂派黄梅戏,它保有黄梅戏的神韵,却又有别于安徽黄梅戏,它以自己的独到艺术魅力征服观众,求得观众的审美认同。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 标签: 湖北黄梅 戏曲舞台 美学特征 地方戏曲 美学风格 青阳腔
  • 简介:<正>清代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即李笠翁),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有许多“自我作古”的创见,为后人留下了自成体系的戏曲理论专著,而且一生躬身于“砚田”,不疲于“笔耕”,写下了诸如诗、词、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对于李渔本人及作品、特别是剧作方面的评价、虽毁誉皆有,但总的说来,因人废文、极度贬低甚至全盘否定的占相当大部分。如说他的《十种曲》“思想见解异常平庸陈腐”,“思想浅露”,“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都很庸俗卑下”,甚至于说他的剧作“实际上是替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清代初年的统治者来欺骗人民,使其不敢从事反抗。”这些论点虽也不是全无道理,但失之过偏,把李渔剧作中可以肯定的地方也一笔抹煞了。这种做法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评价李渔的理论和剧作,吸取他

  • 标签: 李渔 农民起义军 民族意识 李自成 文艺作品 阶级立场
  • 简介:1.将中国戏曲艺术和中华医药学同样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大至宝,我认为当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当商品大潮漫天涌来,知识的地位日益滑坡和攀高消费心理极端失衡时,在艺术界不仅创作,连批评和理论都逐渐呈现出一种彷徨、浮躁、无望的情绪——泡沫艺术的产生和批评理论的泡沫化倾向。将中国戏曲艺术宣判为死亡的事物,就是当前这种泡沫化理论的典型个案之一。其实,早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久,随着社会的变革和

  • 标签: 中国戏曲艺术 地方剧种 泡沫化 商品大潮 中华医药 批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