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门德尔松1809年生于汉堡,1847年逝世于莱比锡。他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受到极好的普通教育和音乐教育,年仅9岁就以钢琴家的身份公开演奏,12岁成为作曲家。门德尔松年轻时,常喜欢在国外旅行。他父亲非常支持他用旅行来扩展见闻、增进修养,因此不惜为之支付大量旅费。门德尔松每到一处都写信给家里,而且每信必附有乐谱,即把他在各

  • 标签: 门德尔松 无词歌 公开演奏 国外旅行 钢琴曲 音乐教育
  • 简介:这是一个好作品的好演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它会沦为落选的下场),现在这个各种录音竞争激烈的领域更加拥挤了,我们必须从头理理。

  • 标签: 门德尔松 演唱 演出 作品 录音 保罗
  • 简介:门德尔松是德国19世纪初,一位将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既有古典主义的端庄典雅、严谨简洁又有新时期浪漫主义奔放热情、充满遐想独特性,他的音乐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其创作理念以及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艺术特征加以详细的论述。

  • 标签: 门德尔松 钢琴作品 艺术特征 创作理念
  • 简介:如果论及作曲家在世时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家族在文化领域的影响,门德尔松绝对是榜上有名,而且可以排上好的名次。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年生于德国汉堡,从作为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犹太思想家的祖父摩西·门德尔松,到成为富裕银行家的父亲亚伯拉罕·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家族在艺术与文学等领域都颇具话语权。正是因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在相关领域拥有的人脉,乃至双亲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投入,门德尔松和大他四岁的姐姐芬妮极其幸运地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标签: 门德尔松 家庭经济条件 作品 乐队 钢琴 物质生活条件
  • 简介: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德国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两位作曲家分别创作的《婚礼进行曲》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分别对瓦格纳与门德尔松的一首《婚礼进行曲》进行风格的分析比较,力求深入挖掘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瓦格纳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风格比较
  • 简介:门德尔松是指在伴奏声部衬托下旋律进行像艺术歌曲类似的钢琴独奏曲,它是浪漫主义音乐与文学联系的产物,充分表达出音乐文学性的愿望,往往由多首"日记般"的小曲连套而成。本文以"春之歌"套曲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逐一分析作品的风格特色。从每首乐曲的曲式结构与调性布局上分析整体的创作思路,从乐曲的钢琴伴奏织体上进行分析,从和声布局上进行分析比较和力度表现及节拍节奏上进行分析。

  • 标签: 门德尔松 无词歌 “春之歌”套曲
  • 简介:费列克斯·门德尔松-巴托迪(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在音乐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都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音乐作品中充斥着浪漫主义文学色彩。他扩展了钢琴音乐的创作方式与技巧,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些表现形式,例如,创作内容、表现手法等应用到了音乐创作中来。本论文以浪漫主义文学及门德尔松的简介为引线,通过对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及其风格特性的讲述,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文学 门德尔松 音乐创作
  • 简介:门德尔松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钢琴协奏曲中比较成功的一首大型作品。文章根据讨论与阐述该钢琴作品演奏相关的一些技术与技巧问题,并论及对门德尔松这一作品的认知。

  • 标签: 门德尔松 《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演奏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成,河南省伊川县人,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系。1978年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年分配到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工作。1985年调入中国交通报任副总编辑。曾任中国产业报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现任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主编《产业报老总论产业报》、《列宁与报刊》、《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报告》、《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国花牡丹档案》、《文"化"河南:建言献策一百篇》等10余种专著与译著。

  • 标签: 戴松 旅游文化产业 河南省经济 河南旅游 河南文化 副总编辑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他的一首《赞歌》唱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共和国60华诞之际,已年近八旬的他以新歌《再举金杯》为祖国献礼,他自筹资金,行程十余万里,走遍祖国边疆村寨,录制了电视艺术片《长万里情》。他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被“嫦娥一号”飞船带到了广袤的太空。

  • 标签: 万里 长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 电视艺术片 60年代 《赞歌》
  • 简介:近日,该栏目编辑来函、来电,热情的约我为《海》2004年第4期发表的由杨子达作词,分别由珊卡和魏宝华作曲的《真情相依》写一篇点评文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手头还有一些杂事,但我还是应允了。

  • 标签: 独唱歌曲 人生哲理 乐段 作曲家 革命者 浅议
  • 简介:透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考察,本文意在追溯当下侗人观念中“嘎老”名实的三重指向,并以“鼓楼对歌展演模式”为视角,对本义“嘎老”进行了开拓性的分析,为局外人进一步认知南部侗族多声部传统民歌“嘎老”奠定了重要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文也间接地澄清了“侗族大”一在学界话语、公众印象和民间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内涵。

  • 标签: 侗族 嘎老 侗族大歌
  • 简介:与乐,有史以来就是密不分的,早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充分具体的标志。《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可谓这部总集的精华荟萃,其中共有一百六十五首,仅从“魏风”《伐檀》、《硕鼠》、《氓》几篇的结构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诗就是。每首诗均为三章,而每一章则一韵到底,三章反复只换韵脚,其余每章句数、相应句子的字数,均是相等的。章章读来,朗朗上口,声声吟唱,又产生一种复踏的节奏美,一种韵律谐

  • 标签: 诗歌总集 一韵到底 伐檀 《氓》 魏风 硕鼠
  • 简介:<正>大、小是布依族多声部歌曲的两个种,民间有人说:“上脆下莽”、“两音相杷”、“公母分明”。是他们歌唱的三个原则。▲两音相杷:指声部音程的结合原则。即是说两声部要像糯米粑一样粘连在一起。它指出两声部音程结合以有引力为好,否则必造成松散的感觉,因此,三度、二度是最理想的结合。▲上脆下莽:指两声部的协调意识。上声部要突出、响壳(即“脆”)与下声

  • 标签: 布依族 多声部 音程结合 结合原则 歌曲 引力
  • 简介:西装帅,泳装俏,旗袍一亮全盖帽。纤如细柳江畔立,柔似嫩菊风中摇,孔雀见了屏难开,百灵见了嘴不叫,吴拉滚,赊不贞,吴拉滚,赊不贞。走遍天下五大洲,何处不在夸旗袍!

  • 标签: 旗袍 西装 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