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曾侯墓出土西周早期编钟五件,计有甬钟四、镈一。甬钟的形制、纹饰、音阶和组合,均与中原地区西周编钟具有密切关系。西周早期至晚期的编钟,除有三件组合外,还存在四件、五件和六件的组合形式。西周早期的钟、镈配器方式为四钟一镈,后来演变为八钟三镈或六钟三镈,并延续至春秋早期。

  • 标签: 叶家山 曾国编钟 西周编钟 音阶 组合
  • 简介: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视唱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泛调性视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泛调性”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和声学中的“调性”意义,它通过音乐进行中所含有的各种调性关系来展示调性片段的存在。由于在泛调性视唱作品中,两个调性片段的调性经常是对立的、冲突的,所形成的音程往往也是增、减、倍增、倍减的变化音程,所以就要刻意地练习这些变化音程,在内心听觉当中建立这种非自然音程的“音程感”,如此,才可让泛调性音乐视唱的练习变得更为可行与充实。

  • 标签: 泛调性 视唱 调性片段 音程感
  • 简介:歌剧是歌剧,交响曲是交响曲。单纯为了取悦管弦乐队,而在歌剧里写上几段交响音乐,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相联,而不是漠相关的。——萧淑娴

  • 标签: 短论 作曲 交响音乐 管弦乐队 复调音乐 交响曲
  • 简介:文章是作者长期学习和研究曲艺音乐的最新成果,也是对曲艺音乐艺术特征的再认识。它包括:说唱性——曲艺音乐最本质的艺术特征;说唱结合——曲艺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曲艺音乐中多种说白的运用,说唱结合的多种不同方式和方法,其结合的最高阶段是“如说似唱”和“说唱不分”;曲艺音乐的发展中,切不可忽视它的“说唱性”。

  • 标签: 曲艺音乐 说与唱
  • 简介: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甚至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本文将尝试从延安新秧歌剧的基本属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爬梳,概念上缕清延安新歌剧与歌剧之间“模棱两可”的陈述。延安新秧歌剧运动永远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和课题。通过对新秧歌剧“歌”与“剧”和戏曲程式的研究。

  • 标签: 秧歌 新秧歌剧 歌剧
  • 简介:《乐队协奏曲》首演后,库塞维茨基对巴托克愈发钦佩。第—场演出后,他告诉巴托克:"这是十年来最好的作品!"纽约演出成功后,他说:"这是二十年来最好的作品。"一个月后,它成为兰十年来最好的作品。当赞赏上溯到"二十世纪以来",巴托克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轻轻地问:"包括肖斯塔科维奇么?"

  • 标签: 巴托克 维茨 肖斯塔科维奇 多拉蒂 匈牙利人 十年
  • 简介:作为我国民间音乐中的精品《二泉映月》,不仅以其通俗质朴且优美感人的旋律征服了世人,而且因其扑朔迷离的身份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其中包括标题问题、素材来源问题、创作方法问题以及演奏版本的删节问题,笔者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试图从音乐作品的多义性以及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

  • 标签: 阿炳 《二泉映月》 标题构思 创作方法 版本比对 演奏技法
  • 简介:军礼建构是朱元璋寻求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明代军礼建构的过程是朱明皇帝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统治秩序的要求而完成的。军礼用乐正是由于军礼的这种皇权的合法性要求,而呈现出多样丰富性的特征。

  • 标签: 明代 军礼建构 军礼用乐
  • 简介:“标题音乐”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众多音乐家创作的器乐曲形式,最早赋予标题以确切性或象征性含义,并以各种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加以刻画的,首推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和首创“标题音乐”这一词汇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标题音乐的创立距今不到200年历史,而我国的标题音乐古已有之。纵观古今中外音乐家们创作的标题音乐,其手法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直接模仿手法、近似模仿手法、暗示和象征手法、抽象描写手法。

  • 标签: 标题音乐 创作手法 直接模仿 近似模仿 暗示和象征 抽象描写
  • 简介:科学、合理的曲目选择,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长期以来,该环节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成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瓶颈所在。鉴于此,本文从科学选择曲目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当下教学中在曲目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合理的选择曲目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声乐教学 曲目选择 存在问题 具体建议
  • 简介:华夏文明之初出现了音高的概念,在“黄钟”的音高之上,音乐才逐渐建构起来。先秦时期的音高由无序形态发展至有序形态,其中可以管窥到科学技术的元素。文章从先秦时期音高的发展轨迹、音高发展的科学理论依据和音高应用的技术依据三部分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对于音高发展的推动作用,追溯古代音乐与科技的交叉点。

  • 标签: 先秦时期 音乐 音高 科学 技术
  • 简介: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是戏曲理论的经典之作,《风筝误》则为李渔传奇的代表作品。兹由结构、词采与宾白《风筝误》剧作是否符合《闲情偶寄·词曲部》的理论要求,并论当代演出本为适应舞台表演对原著作删改之得失。一、情节结构(一)原著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以结构为第一,强调剧作要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李渔的剧作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亦颇得剧

  • 标签: 韩琦仲 李渔 情节结构 戚友先 戏曲理论 立主脑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和深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从一种对立的中西文化比较转入对自身内在矛盾的深思。国家级非遗项目汉调桄桄发展中的历史错位反映了这种深思,而深思的依据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整理汉调桄桄戏曲要素(唱、念、做、舞)的典型特征和理解其文化内涵,既要明确保护什么,又要明确传承什么,并在现实的诸多可能性分析中,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进行选择,

  • 标签: 汉调桄桄 中西文化比较 民间音乐 可能性分析 板腔体 汉调二黄
  • 简介:<正>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相面、批命、梦兆等情节,学界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多认为是作家的虚构,体现了迷信思想。进行艺术分析时,往往提炼出个别剧目中涉及此类情节的要素来研讨。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元杂剧中是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并非个别作家的臆想与借用。今人看来虚幻荒诞的情节,其实与宋元时代的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作家将其引入创作中,有着艺术创作上的考量。

  • 标签: 元杂剧 鬼神崇拜 艺术分析 迷信思想 宋元时代 崔府君
  • 简介:基于音乐作品审美品格及其接受者的多层次性,音乐作品评价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历史概念而无论古今中外。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艺术作品评价标准,亦经历了从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三化”标准到“三性统一”标准等的数度变迁。而在当代音乐审美实践中出现的“题材标准”、“国际标准”、“国粹标准”、“市场标准”乃至“人际标准”,均反映出音乐评价标准的种种乱象。为此,从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出发,将于润洋提出之“三维结合”由学术研究方法向音乐批评标准拓展,当能为建构具有国际视野、时代气象和中国特色的音乐评价体系提供理论资源,开启创新思路。

  • 标签: 音乐作品 评价体系 音乐评论 “三维结合”方法论
  • 简介:由于工尺谱天然具有“以字代音”和“音位对应”的双重属性,使得它运用“谱字相替”来实现旋宫犯调变得非常便利,此即工尺谱的“借字”旋宫手法。在传统音乐实践中,常见有“单借、双借和三借”等三种“借”法。一般而言,所“借”之字愈多,旋宫过程便愈显冗繁,而这一切从现代乐理意义上来看,其实都是调号、调名与音程三者逻辑关系的总和。本文不探究工尺谱的传统价值,而是用现代乐理语言来揭示其“借字”手法的根本规律。

  • 标签: 工尺谱 借字 移宫换调 基本乐理
  • 简介:有着中国独特的音乐语言的曲目,数量实在是数不胜数。所谓有着中国独特之说,意指并非全部作品。因为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已经全然或基本全然被西化了的。无论是音调、和声及曲式都已紧随西后,我们讲的不是那一部分的作品,我们讲的是那些运用了具有独特的中国审美情趣而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着中国其他姊妹艺术所共有的情感、意境和神韵。本文通过与西方音乐的比较,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音乐除了表现情感之外,还有它的最高审美标准——韵。这是以往极少有人在此基础上作过深入而详细的论述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中国音乐 中西比较 情感 意境 神韵
  • 简介:梆子腔,即秦腔的形成年代有诸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有"明正德年间"说与"明中晚期"说两种~②,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但说它形成于明末之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戏曲剧种的一般发展规律,在梆子腔成为一个戏曲剧种之时,甚至还在雏形阶段,传

  • 标签: 戏曲剧种 雏形阶段 形成年代 秦剧 魏长生 易俗社
  • 简介: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音乐“神童”之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是每位学习钢琴演奏者必须研究的作品。这些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们结构新颖、巧妙,情绪优雅、明快,表现出作曲家如孩童般的真挚情感,是钢琴文献中难得的精品,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 标签: 钢琴奏鸣曲 钢琴演奏者 莫扎特 维也纳古典乐派 大调 音乐作品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组建的现代京剧中西混合伴奏乐队,是中国戏曲及其戏曲音乐发展的一个创举,是一次真正中国音乐自身层面上的革命。它以其严谨的现代乐队组织理念,即西洋乐器要成组、成建制,不能采取零敲碎打方式运用;民族乐器主要突出其民族化的、独特的音色。因此,在唱腔中"四大件"常浮现于音乐的面上,西洋乐器支撑打底,但也时时有所独特的展现。尤其是在过门、大过门以及前奏曲等器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也应该发挥西洋乐器成组的威力和表现力。这种乐队不仅符合戏曲音乐表现规律,大大增强了京剧乐队的表现功能,而且,具有现代音乐的意识与精神,成为现代京剧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音乐与乐队发展的典范。

  • 标签: 现代京剧 中西混合伴奏乐队 四大件 建制 乐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