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佛教音声梵呗是佛教仪轨和宏传佛法不可或缺的核心,亦是佛教法事音乐的代名词。一直以来,人们将梵呗分为赞、偈、咒、文四个类别,实际上梵呗还有其他内容,笔者拟就此进行探讨论述。

  • 标签: 佛教音声 梵呗 分类
  • 简介:20世纪,琴乐文化经历了其漫长生命中最为剧烈的一次转型。在多重非本位因素倾压下,当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同传统琴人之间已然产生变异。本文基于琴乐音响实体,在近现代广陵琴派的风格标志及师承关系下,由琴乐语言表达中的音时展衍、声韵关系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张子谦、刘少椿、龚一、成公亮等前后两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进行横、纵两向的比较研究,试图反思20世纪古今、中西、雅俗等多方元素碰撞和交融下,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直面现代时所共同发生的“汇流”。

  • 标签: 转型 汇流 广陵琴派 琴乐语言表达 张子谦 刘少椿
  • 简介:莫扎特是一个伟大的钢琴艺术大师,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出于对历史真实性的关注,现在无论演奏者演奏现代钢琴或者是古钢琴,演奏者必须追求完美旋律的表达和演奏声音的清晰度。为了更接近莫扎特的音乐,现代钢琴家们需要将古典音乐与音乐本身更好的融合起来。

  • 标签: 钢琴艺术 调式调性 莫扎特音乐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舞不仅丰富了视角和肢体语言,而且牢牢抓住时代前进的脚步,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受现代舞的冲击,就如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不可阻挡的趋势。民族舞教学结合现代舞的长处与优势来不断完善自身,使之在竞争激烈的浪潮中,找寻自己创新性发展方向。

  • 标签: 现代舞 民族舞教学 发展方向
  • 简介:为唤起更多人对20世纪上半叶音乐作品的了解,本文通过对刘雪庵的艺术歌曲《追寻》创作特色、演唱特点分析,以期更好地继承那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发展和音乐文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艺术歌曲 刘雪庵 创作特色 演唱特点
  • 简介:节拍训练是栅昌练耳课的重要环节,现代音乐节拍不同于传统音乐中节拍的规律陛,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对现代音乐中单位拍时值不同的两种变换拍子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唱、弹、听、写、体态律动等多种手段,提出分布式的训练方法,最后,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现代节奏训练:进行了思考总结,提出三点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 标签: 现代音乐 练耳教学 训练方法 拍子 音乐节拍 传统音乐
  • 简介:20世纪现代音乐是听觉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较之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所表现出的“无调性”、“泛调性”,非功能性和声及器乐化声部进行的特征,使得传统音乐听觉练习模式不能够完全的适用于现代音乐的听辨。音级集合理论中的“数学”化记录、计算方式,在对现代音乐作品分析方面的作用十分行之有效。本文尝试利用音级集合理论设计现代音乐基础听觉练习模式,从而阐释“集合,’理论在现代音乐听觉练习中的必要性。

  • 标签: 现代音乐 音级集合 听觉训练 基本型
  • 简介:作者以多个案、宽视野的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结合大量地方文献资料,以上海民俗音乐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为切入点,在描述、分析和阐释“门图”与“搭班”的形成及特征的基础上,对于从“门图”转至“搭班”更直接的原因即支撑性体制的转变加以分析。

  • 标签: “门图” “搭班” 保图制 宗族制 市场竞争制
  • 简介:《可变结构Ⅱ》是美国作曲家艾尔·布朗(EarleBrown)受动态视觉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是20世纪开放结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了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Calder)与绘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动态结构理念,形成音乐结构上“局部的秩序化控制”与“整体的非秩序开放”之间的动态辩证关系。这对辩证关系的共同存在指出了开放结构中创作与体验的对位效果,为当代音乐结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开放结构 艾尔·布朗 考尔德 波洛克 局部控制 整体开放
  • 简介:傅磬同志是当代广西代表作曲家,其短暂的一生为民众创造了四百多首(部)品,他将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创作特色。作为广西地区声乐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曾研读过傅磬歌曲作品,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与演唱的实践,本文仅以“傅磬同志纪念音乐会”中的作品来谈谈其创作和艺术家们是如何演绎这些作品的。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更深刻认识广西本土歌曲文化。

  • 标签: 傅磬 歌曲创作 演唱诠释
  • 简介:文章从音乐学术史角度评价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一书,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并从以"律、调、谱、器"为古代音乐史著述知识系统构成的主体框架;在专题研究基础上对古代乐律学知识有较为系统而深入的阐述;首次运用、借鉴现代音乐学研究方法和成果系统研究古代音乐;注重实证性研究,重视数理计算和乐器实物图像的提供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就学科现代学术转型这一点来讲,王光祈对现代音乐学术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学术视野的宽广和新颖、学术成果的规范和严谨,以及所涉每个专题的深入研究等方面,都是其前诸学者无法相比的,并指出王光祈《中国音乐史》构建的古代乐律学史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开始具有中国乐律学史最早、也是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

  • 标签: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音乐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