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国音乐教育与中华文明的归复(归属与复兴)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具有方向性的问题。因为在新的轴心文明时代如果中国音乐教育不考虑中华礼乐文明的参照,中国音乐教育必然失却自身文明的立足点,乃至迷失自身而成为西方文明音乐教育的肤浅仿效者。同样,在反思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音乐教育之时,西方也在考虑音乐教育建构中文明的归复,正如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讨论的兴盛,它是对希腊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

  • 标签: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礼乐文明 实践哲学 轴心时代
  • 简介:从后现代的视角看,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育哲学发展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任何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不完备性;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构建需要借鉴“视域融合”的理念,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智慧。

  • 标签: 音乐教育哲学 本质主义 绝对真理 单线进化论 欧洲中心论
  • 简介:本文重点针对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含义与时代背景,阐述哲学观对音乐创造核心的价值意义,从而再此基础上推论"如何创造音乐"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应用在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当中,实现哲学观理论向现实意义的转变。

  • 标签: 音乐 创造 哲学
  • 简介:在纯音乐体验问题上,基维批判刺激模式将音乐作为物理刺激物,批判再现模式脱离音乐自身随意联想和对音乐“内容”进行主观臆测。这两种批判契合音乐聆听的事实。基维提出体验纯音乐本身模式的观点,包括体验纯音乐的乐句句法属性、寻找主题、主题和副题的内在统一、普通情感和音乐的关。基维认为情感属性是音乐的知觉属性,音乐的美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听众聆听时“辨认”情感属性,被音乐的美深深打动,听众被音乐的关打动时情感的“亢奋”状态是音乐的审美特征。这就区分了音乐的美和审美,区分了主体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态,明确了“音乐能否表现情感与听众能否被音乐感动是两回事”。但是,基维认为情感对于音乐仅具有认知意义,没有意识到音乐体验从根本上说是感受性的而不是认识性的。

  • 标签: 彼得·基维 分析哲学 刺激模式 再现模式 体验纯音乐本身模式 普通情感
  • 简介:摘要: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别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的地理环境、沙湾镇何氏家族与广东音乐之渊源、何氏家族广东音乐风格的形成过程等方面对沙湾镇何氏家族广东音乐风格的形成缘由进行分析研究。沙湾镇作为广东音乐之乡,对广东音乐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探究何氏家族广东音乐形成之缘由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广东音乐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文化地理学 何氏家族 广东音乐 典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