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劳动成果。《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黄帝时期的“弹歌”和《淮南子》中记载的“劳动号子”,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演唱形式多以吆喝、呐喊为主。可以说远古时期是没有唱法的,全靠自身的嗓音条件来歌唱。进入奴隶制社会后,歌曲的表演形式和题材变得丰富多样,出现了“风雅颂”。中国民族声乐真正发展时期是“五四”运动以后,通过作词家作曲家创作的抗日歌曲,兴起了歌唱民族声乐的浪潮,演唱方法是用自己的本嗓歌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歌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作的声乐作品也更具有艺术性,歌唱的方法借鉴了西方的发声方法。改革开放后,歌唱家们把中西结合的唱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又出现民美、民通等演唱作品,民族歌曲不再仅限于本民族的歌曲,而是走向世界。本文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论述民族声乐道路直至今日,具体研究三个时期的民族声乐道路的探索。

  • 标签: 民族声乐 发展 特点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