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李斯特不仅在钢琴、创作、指挥、评论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在和声发展史上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创新的和声思维及技法特征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性及启示作用。本文从音高材料与音高组织方式两个维度来探究李斯特和声语言的创新性,重点分析了李斯特对于民族调式、人工音阶的探索及三度关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揭示李斯特和声创新的渊源。

  • 标签: 李斯特 二维路径 音高材料 组织方式
  • 简介:,字孝若,号僧昙,浙江归安人,明代散文大家茅坤(1512-1601)季子,以诗、曲名世。与同郡吴梦旸、臧懋循、吴稼竳并称"四子"1。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著录茅所撰杂剧,谓其生卒年月、创作时间不详。孙书磊撰有《茅及其凌霞阁杂剧考述》2(以下简称《考述》)一文,对茅维生平、著述等作了考述;王瑜瑜有《晚明戏曲作家茅维生平考辨二题》3(以下简称《二题》),对孙文有所补正,同时对"苕溪四逸"的生卒

  • 标签: 茅维 凌霞 创作时间 吴梦旸 清代杂剧全目 臧懋循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对波特凯茨《12首新练习曲》这首作品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此来试析12首新练习曲的演奏技巧与风格特征。

  • 标签: 波特凯维茨 创作特点 演奏技巧
  • 简介:在纯音乐体验问题上,基批判刺激模式将音乐作为物理刺激物,批判再现模式脱离音乐自身随意联想和对音乐“内容”进行主观臆测。这两种批判契合音乐聆听的事实。基提出体验纯音乐本身模式的观点,包括体验纯音乐的乐句句法属性、寻找主题、主题和副题的内在统一、普通情感和音乐的关。基认为情感属性是音乐的知觉属性,音乐的美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听众聆听时“辨认”情感属性,被音乐的美深深打动,听众被音乐的关打动时情感的“亢奋”状态是音乐的审美特征。这就区分了音乐的美和审美,区分了主体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态,明确了“音乐能否表现情感与听众能否被音乐感动是两回事”。但是,基认为情感对于音乐仅具有认知意义,没有意识到音乐体验从根本上说是感受性的而不是认识性的。

  • 标签: 彼得·基维 分析哲学 刺激模式 再现模式 体验纯音乐本身模式 普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