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之法,从历史角度、学术角度去反思,从社会文化变革及社会和音乐家与艺术歌曲的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文化体系下、不同时代艺术歌曲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区别。

  • 标签: 艺术歌曲 学堂乐歌 意境
  • 简介:视唱练耳学科引入中国已逾百年,清末留日音乐学生对此学科发展之初的创建与贡献不容忽视。本文从视唱练耳学科引入中国之初的特点分析着手,对其历史意义进行总结归纳。由此得出,视唱练耳学科草创阶段的音准要求、音阶训练、简谱识谱法、首调唱名法、基础乐理知识等基本训练内容是由近代留日学生自日本引入的,这一历史史实对视唱练耳学科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视唱练耳 传入 日本 留日学生
  • 简介:1941年1月2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苏北盐城建立.胡服(刘少奇)兼任院长.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4系.音乐系系主任何士德,孟波负责教务.章枚,贺绿汀都曾在此任教.办学条件艰苦,露天上课.后来鲁艺华中分院改编为军与三师两个“鲁艺工作团””,任命何士德为军鲁艺工作团团长,采用边上课,边工作的方法坚持教学,教学内容有和声学、作曲法、指挥法、发声法等.

  • 标签: 音乐教材 音乐教育史 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 国立音乐院 专修科
  • 简介:马思聪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向延生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近代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这时大都有了进一步的成长与繁荣,有些则呈现出僵化以至衰落的势态;前已传入的外来西方音乐,这时逐步发展...

  • 标签: 马思聪 中国近代 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史 《第一交响曲》 国民党政府
  • 简介:中国近代戏剧可依其登台演出者分为人戏与代人戏。其中人戏又可依流行范围分为京戏与地方戏,代人戏主要包括皮影戏与木偶戏。中国皮影戏、木偶戏作为剧种堪称历史悠久,关于周穆王时偃师为能歌舞之木人以及汉武帝时齐人张灯烛映李夫人像以慰君王对爱姬的思念的传说(见《列子·汤问》、《搜神记》等书记载)可证明这一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历史上之代人戏较人戏早出。但是,人戏兴盛,后代人戏一度衰竭,至近代方才复苏,因此我们将代人戏置于"中国近代戏剧"部分来谈。

  • 标签: 中国戏剧 英语世界 梅兰芳 皮影戏 近代戏剧 京剧艺术
  • 简介:刘再生先生新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是近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中不可多见的力作。该书通过90个专题,以其新颖的形式,脉络清晰地梳理了1840--1949年一百余年间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其史料的翔实引征、史实的宏富辩证、史述的精巧铺叙等,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来让人不无启迪意义。

  • 标签: 刘再生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 史料 史观 史述
  • 简介:在1930年代,中国先后兴起了两波文化思潮运动:“中国科学化”运动(1932年始)、“中国本位文化”运动(1935年始),运动的影响延及至1940年代。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此相照的反应是产生了两篇重要的音乐评论:陈觉玄的《中国音乐科学化》(1942年)和张沅吉的《中国本位音乐》(1937年)。本文基于这两篇乐论,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并以“位”与“化”为学术范畴,利用“互文性”的学术原理,讨论了两篇乐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阐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目的与手段之时代特征。

  • 标签: 中国音乐 近代 本位 科学化 互文性
  • 简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787×1092mm/特16开/23.75印张/正文362页,附录,CD-ROM1张/48.00元。ISBN978-7-103-30447-7。《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880×1230mm/32开/1插页/18.25印张/孙继南序,正文517页,特选谱例,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人名索引,图片索引,音响资料目录,后记,MP31张/39.00元。IS-BN978-7-103-03625-9。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刘再生 近代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李抱忱是我国近代合唱事业的先驱者。他1934年发起组织北平育英中学合唱团全国巡演,1935年故宫太和殿大合唱和1941年重庆“千人大合唱”等活动是他合唱生涯的闪光点。他组织的合唱活动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抗日救亡。他还组织编译了《中国抗战歌曲集》(香港版本、加尔各答版本、纽约版本),此乃我国第一本向爱国华侨和海外读者展示中国抗战歌曲面貌的歌集。他创作的合唱曲《人生如蜜》入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同时,他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 标签: 李抱忱 中国抗战歌曲集 中国近代合唱 中国近代音乐史
  • 简介: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这个新旧历史的交替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家当属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他在1605年出版的第五本牧歌集的前言中提出了"第一实践"和"第二实践"的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第二实践"创作思想和中国近代部分音乐思潮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蒙特威尔第"第二实践"和中国近代部分音乐思潮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其进行比较,试图为今后的音乐史学研究和我国的音乐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 标签: 蒙特威尔第 "第二实践" 西方音乐史
  • 简介:巳丑仲夏,刘再生先生穷经年笔力,为音乐史学界奉献了一本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版,以下称《简述》)。其为作之新,在于历史体验之新、叙事方式之新、知识内容之新、史学观念之新。捧读大作,手不释卷之际,感慨良多。不禁为作者精心面壁、皓首穷经式的学术跋涉而感怀。在爱之过切的冲动之中,有了如下的感言,还请学界同仁指正。

  • 标签: 中国现代音乐 音乐史 刘再生 史学转型 近代 力作
  • 简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明清之交,我国戏曲就开始大量输人到日本。根据日本近代中国戏曲史研究专家青木正儿《御文库目录中的中国戏曲书》一文的记载,从1602年至1663年,收入日本御文库(国家文库)的中国戏曲作品、选集就有19种,而民间输入的数量更应不在少数。与此同时,日本学者也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的翻译和研究。据载,江户时代(1603~1868)的新井白石(1656—1725)和荻生徂徕(1665—1728)是见之记载的两位介绍中国戏曲的日本早期著名学者,他们把元杂剧和日本古典戏曲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日本学者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近代日本 王国维 日本学者 戏曲史研究 文化交流
  • 简介:近代中国产生租界的同时,随着西方侨民的入居租界,带来了西方文化,也引起了包括中西方音乐在内的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由此,引发了租界所在城市(包括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文章以李俊博士新著《中西音乐文化在近代中国租界城市的交融》即将出版为缘由,鉴于上海、天津、汉口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三大租界城市,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研究中的代表性意义,故以近代租界城市为观察窗口,来考察近代中西音乐文化交融问题,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中国 近现代 租界城市 上海 天津 汉口
  • 简介:近代上海,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消费空间的重构与休闲观念的流行,各种来自不同时空的文化样式(如西方现代商业文化、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市民娱乐文化等),皆在城市娱乐空间这一特定时空及大众文化景观中得以交融与杂糅.'海派京剧'崛起于20世纪初叶,其风格特质无外乎开放性、时代性、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西方'现代戏剧艺术'意义上的艺术完整性.此间错综融汇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民众心理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而海派京剧所集中体现的大众文化冲击力,无论从城市文化建构的何种向度来看(如市民文化、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等),都可能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种种文化向度(如传统文化、精英文化、雅文化等)构成挑战.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随着海派京剧生存空间从茶园到剧场的兴替演变所呈现的城市娱乐空间的化约与规整,和由此而来的对日常生活实体所构成的间离与挤压,戏曲作为一种起始于民众生活的草根文化,其内在的元气和活力恐怕也就不得不与城市中相对更为自然的生活状态、交流空间及其情色想象一起,失神,枯竭,同步萎谢.

  • 标签: “海派京剧” 中国 城市文化 娱乐空间 大众文化
  • 简介:柯润璞(JamesIrvingCrump,Jr.柯迂儒)于1921年3月8日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他的父亲名为詹姆斯·欧文·克朗普(JamesIrvingCrump,1887-1979),母亲名为玛格丽特·惠特尼(MargueriteD.Whitney)。他的父亲担任《男孩生活》(BoysLife)主编达25年之久,写过40多本书,很多收录于《男孩子书系》(TheBoysBookSeries)中。1963年,父子俩合写过一本有关中国

  • 标签: 纽瓦克 元杂剧 父子俩 惠特尼 书系 MICHIGAN
  • 简介:<正>20世纪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交织和冲突的时代。传统戏曲的遭际也是起落跌宕,充满了时代和政治色彩。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世纪,使它成为时代和政治社会的晴雨表。戏曲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和关注区域。20世纪之前的戏曲研究属于古典研究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典研究 林传甲 政治色彩 中国戏曲史 戏剧学
  • 简介:本文以近代乐歌制作为题,试图通过乐歌作家对"音性"技艺操作的经验,求其歌谱形态、音化世界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思想价值,辩其历史合理性。文章研究发现:乐歌入主中国,是音乐家的主动选择。他们在全球文化濡染的前提下,从自身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出发,为寻求人类文化行为的"统一标准",向西乐取经,开启了"新音乐"思维最早的情感体验和学理探索,为西乐价值理念和音技语言在中国社会道统层得以全面渗透乃至形成"霸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乐歌作家 歌谱制作 音技演绎 形下释义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距今虽仅百年上下,并不遥远,而艺术生平史料的搜辑,有时欲已非易事.笔者近年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若干叙写近代京剧大师的作品.这些尘封已久的史料,实颇具文献价值.因愿问加按语、转录于此,以乡同好.

  • 标签: 近代艺术 梅兰芳 史料 程砚秋 中国近代史 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