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七月流火,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作曲大师纷纷来到中国,与各地作曲界的年轻人交流创作。作为大师班每年的特邀大师,已经是美籍华裔的著名作曲家周,因此有机会,又一次回到母校。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美籍华裔 作曲家 真诚 大师班 七月流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演年京剧我拿着罗青长主任给刘辉山师长的亲笔信到了京西的卧佛寺,见到了刘师长,师长很热情,立即派人送我到东宫村警卫师文工队的住地,当时队长是陆石同志,他们问我会什么?我说会唱京剧,于是把我分到一区队(京剧队)。

  • 标签: 曲艺 京剧 卧佛寺 师长
  • 简介:因为前年曾参加了第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对这个国际化的合唱活动有了深刻的印象。带着对合唱的热爱之情,更有着曾被这个活动的驻会合唱团歌声的吸引和向往,我再一次来到香港参加2013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

  • 标签: 音乐会 合唱活动 国际化 青少年 香港 合唱团
  • 简介:第二章句和段乐句和乐段是民歌中的基础结构,相对独立的有明显句逗感的较短小的旋律片段为乐句。乐意比较完整的有明显终止感的较长的旋律片段为乐段。乐句是乐段结构中的一部分。最常见的是两句乐句或四句乐句组成的乐段。如:

  • 标签: 中国民歌 旋律 形态 基础结构 相对独立 乐句
  • 简介:2013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会议针对音乐分析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两个主题进行。川音作曲系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郭教授以及扈滨副教授、陈国威副教授、魏晓兰副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电子音乐系系主任、音乐分析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胡晓教授担任了此次盛会的论文评审。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音乐分析 副教授 作曲系 学术委员会 老师
  • 简介:传统音乐本来有自己独特的乐谱记录符号。自百余年前传入西方音乐体系以来,传统的乐谱符号被数字谱、五线谱替代,以至目前的乐谱文本只采用数字谱和五线谱。这两种谱式记录中国音乐,有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对同均宫而言,最大的不适是音阶中的常规音级和变化音级的指示。如何调整这一不适,本文提出以调号所指示的七律之唱记为据,调整同均宫中宫分别唱记为do、fa、sol,而不统一作do的方案,且与音阶固定的唱记方案,并探讨了方案的可行性。

  • 标签: 同均三宫 记谱 视唱 调号 常规音级 变化音级
  • 简介:文章以演奏和教学的角度,从旋律、自由节奏、复调性、踏板、复节奏五个方面对第奏鸣曲的演奏要点进行了阐述,这些演奏要点体现出肖邦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希望通过对这些演奏方法的剖析,给演奏者以及演奏肖邦其它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肖邦 奏鸣曲 旋律 节奏 踏板 复调
  • 简介:笔者认为:“均、宫、调层次概念”实际上难以成立。理由是:一、从“宫”“调”“均”词涵义来说:“宫”一般指“调高”;“调”一般指“调式”;而“均”是多义词,一般都认为它就是音阶、或认为“宫、均、调词在调高意义下,常常可以互相代替”。在实际音乐中,“宫”(调高)与“调”(调式)密切相联,根本不能剥离而分为两个层次。而“均”作为律位构成的音阶,与调高、调式天然地叠合在一起,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剥离开来而分成个层次;二、从传统七声音阶的构成来说,实际上并不完全采用分损益四度、五度成律法,而是采用兼含分损益与纯律度关系成律法的复合律制一如钟律、琴律,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均主”一说。

  • 标签: 调三层次概念 三分损益 纯律 钟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弦乐器诸要素改革的考察,着重对其音质的改善、技法的进步、形制的变化以及可替代材料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其成功在于坚持了"音质为根,技法为本"的乐改基本原则。

  • 标签: 大三弦 乐器改革 音质改善 技法进步 形制变化
  • 简介:近日,2013“第届德国欧米勒国际钢琴公开赛”在广州大剧院博兰斯勒专卖店正式启动。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寇文刚(Mr.WoifgangKessler)副总领事、德国博兰斯勒钢琴中国区方阳总经理、国际著名钢琴家李淇教授、广东省钢琴学会黄天东会长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 标签: 钢琴家 公开赛 德国 国际 米勒 领事馆
  • 简介:在近几年的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局内人和局外人”、“主位观与客位观”这两对概念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说明了它们在研究中所起到的、并正在起着的巨大作用。本文从个方面讨论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在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有效性与相对性,其中包含:层面1: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自然存在与“主客位观”的有效性;层面2: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混淆与“主客位观”的相对性;层面3:我们都是局外人和“我”只能作为“我自己”。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是动态变化的,表现出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由人与音乐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人与音乐的距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研究者在研究中只能作为自己而存在。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局内人 局外人 主位观 客位观
  • 简介:郑又慧是台湾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30多年,她将多年来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遇到的各类有关音乐学习的问题和自己丰富的经验结合写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一书,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一些读者誉为"小百科全书",曾获得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

  • 标签: 音乐老师 音乐学习 孩子 父母 儿童音乐教育 教育专家
  • 简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别在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的数量日渐增多,但从传统音乐本身的特殊性、个体性、群体性入手,切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还很有限。对传统音乐的这个特性的强调,目的在于避免因突出代表性而忽略多样性、丰富性,造成音乐标准化、单一化的后果。寄望今后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音乐丰富的区域特色与个人风格都应该拥有“代表”,每个区域选择的代表性传承人都应能最大程度地代表一个乐种的艺人群体。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的特性 保护策略
  • 简介:无论是在复调技术高度发展的巴洛克音乐时期,还是在和声色彩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时期,声部线条都是音乐呈示和展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也不例外,尤其是前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声部特点主要为功能和声下的线条和声思维,具体表现为声部的和声织体形态。本文主要将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声部织体形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声部形态产生的原因和该声部形态蕴含的和声内涵,从而为古典主义时期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三声部织体 功能和声 线条和声思维
  • 简介:《帕西法尔》是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因其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及庄重自持的音乐风格而备受争议。本文认为歌剧透露出的基督教思想绝不是为了迎合公众的愿望和趣味,而是体现了尼采“精神种变形”之说的第个阶段“孩童”,即个体生命成长的第向度,是晚年的瓦格纳对人生历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前奏曲中,瓦格纳用最简洁的音乐语言,通过核心主导动机的音响结构力,直指戏剧的核心内涵,戏剧与音乐浑然一体,体现了作曲家最为成熟的创作手法,是其一生创作辉煌的完美终结。

  • 标签: 瓦格纳 《帕西法尔》 前奏曲 主导动机 精神三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