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对20西方绘画造型语言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从中厘清造型语言的发展脉络。历史上绘画造型是如何演变的?新的造型语言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对推动艺术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历史常识对当代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学有何指导意义?本文将依次进行粗略的探讨。

  • 标签: 造型 语言 演变 脉络
  • 简介:19是一个艺术发生重大发展变革的时期。随着西方社会的不断进步,学院派的纯粹理性化创作方式不再占据权威地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自由化、感性化、生活化的艺术形式,从而使得19成为充满艺术探新实验的时代,艺术家们开始探索许多边缘化的艺术领域,从而出现了众多特点迥异的艺术潮流。

  • 标签: 19世纪 西方绘画 作品选 艺术发生 发展变革 西方社会
  • 简介:实用主义、民主性、技术崇拜、风格化乃是理解20美国设计及其国家身份的主要切入口.本文将以“国家身份”为主线,重新梳理20美国工业设计史;结合大历史的语境,以美国工业设计师的其人其事作为要素进行史料重组,并以全新视角解读“摩天大楼”、“流线型”、“国际主义”等美国风格的设计现象,以期呈现出20美国设计独一无二的国家身份.

  • 标签: 实用主义 民主性 技术创新 风格化
  • 简介:20初,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新式艺术教育兴起,美术院校中对于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变得异常重要。以姜丹书、陈师曾、潘天寿、郑午昌、滕固、傅抱石、俞剑华等人为代表的美术史家在20初撰写了一批中国美术史著作,开创并构建了中国现代形态的美术史学。本文以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滕固的《中国美术小史》、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为例,重点探讨当时美术史家普遍关注的美术史的分期问题,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探讨来考察各个史家的艺术史观和方法。

  • 标签: 20世纪 中国美术史学 美术史分期
  • 简介: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20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者在维持景泰蓝、玉器、象牙雕刻、雕漆等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的前提下,在传承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难以回避的问题。对20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考量,有助于摸清“家底”,使北京乃至全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更好的向前推进,对当下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也不无启迪。

  • 标签: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 宫廷工艺 民间工艺 传承方式
  • 简介:庞薰琹、吴作人、孙宗慰、关山月2030、40年代的写生及其创作的研究,是对四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断代式的比较,应该说是一次对具体艺术家个案进行交叉、比较与延伸的研究性项目.这一研究主题以选样或者说是切片的方式对中国艺术家在抗战的背景下所掀起的第一次到西部边疆地区写生、创作的浪潮,进行客观、对照式梳理,从而在对20中国艺术这一创作的新方式与新题材研究的基础上,延展到对20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与价值的思考.这是对单纯个案考察后关联式的探求,所用的方法是从个案到个案与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再到对时代特点的总结.笔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以个案勾勒整体”,用一个更为形象的中国词语来形容则是“一叶知秋”。

  • 标签: 西部之行 民族学 边疆问题 写生
  • 简介:20的中国美术史已经尘埃落定,在新世纪过去的十多年里,系统地梳理这段历史,成为美术史论界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有鉴于此,以富藏近现代美术作品而著称的中国美术馆,特开设“中国美术馆‘重读经典’藏品专题陈列”。推出此举,一是通过馆藏经典作品展示向观众系统性介绍20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二是以此推进20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深入展开。“搜尽奇峰——20中国山水画选展”便是这个系列陈列之一。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2O世纪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馆 20世纪 美术史研究
  • 简介:世纪五十年代,以西洋素描改造国画的作法,美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并引发一场论争。在这场论争中,不同观点的交锋,从学理上剖析了民族艺术的特点以及西洋素描的利弊,促进西洋素描技法与民族艺术的有机融合,促进新国画的诞生与国画命运的改变。

  • 标签: 五十年代素描 论争 国画 变革
  • 简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承办的“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南通展年)于2012年11月8日至12月15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举行。本次展览以“回归与超越”为主题,展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波兰、加拿大等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 学术研讨会 艺术双年展 纤维艺术 南通市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