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实验艺术专业的创立源自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摸索而兴起,它的关键发展节点,是201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第二届实验艺术教育大会上,在“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思路下,各院校积极呼应,并由吕胜中等先生着力推进,共同向教育部及其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申请“正名”,教育部于2014年正式批复建立具有独立编号130407TK(T为特设,K为控制)的新专业。

  • 标签: 实验艺术 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 胜中 专业设置 教育大会
  • 简介:在以往以空间作为语言研究对象的过程中,以形态论、符号学或方法论模型为代表的语言学理论一直是建筑学语言研讨的重点,这种惯性思维似乎使我们忘却了真实生活中的“空间语言”。它在与技术和理论指导下的专业语言的博弈中,渐显其本质直观的现象学特征、个体言说的多样性、体验的随时性,以及一非语言表达的状态。这既是对传统符号学理论“退败”言论的修正,也是回归日常空间实践之必要性的一次摸索。

  • 标签: 空间语言 日常性 意义 符号语言
  • 简介: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上的引导和教化;一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 标签: 前卫艺术 现代性 当代艺术
  • 简介: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上的引导和教化;一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 标签: 前卫艺术 现代性 当代艺术
  • 简介:《在一起》这件作品,在视觉上设置了一件关于公民纪念碑的矩阵,却通过激发民众的狂欢从而拆解了纪念碑功能,其本质是“反纪念碑”的。这种狂欢的姿态,纵情的欢笑,将政治的对抗和历史的沿革进行意义真空,并通过一美学意义上的扰动,在政治自由和审美自由之间启发我们对“参与”的再认识。这种由审美感知所建立起的作品情境性、虚构性和假设性,使它区别于西方诸多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参与式艺术,是对“参与”的另类表达。

  • 标签: 纪念碑 自由 参与
  • 简介:么鑫哲在《明代民间真容像中文本图像相互模仿与转换的两模式》一文中认为,文本与图像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叙述故事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 标签: 图像 文本 模仿 民间 明代 根本性
  • 简介:现代主义的生成机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和当代学者德·迪弗给出了不同阐释:前者认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动力来自对艺术品质和传统的维护,媒介自律是其突出表征;后者则提出,现代主义以媒介自律的方式推动艺术“协定”的生成,在此前提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两人的不同结论,在艺术家杜尚的现成品那里形成激烈交锋。但两人的理论体现出同一指向:艺术始终是一股引领人们思索、进步的力量。

  • 标签: 格林伯格 德·迪弗 现代主义 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