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陈新益擅用空间错觉与微观放大的创作方式,采用象征性的叙事手法来表达对生活的感触和对生命的思索,通过对材质的把握以及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元素进行重置,将艺术本体与社会性在创作中相融合,带给人们无限的反思空间。

  • 标签: 空间 错觉 微观 探索
  • 简介:作为意志主体的人,其实是存在于客观与幻想之间的生物。正因为意志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无法满足,人们才会不停地倾注于对幻想的关注。幻想,其实是人矛盾分裂的一许诺;是人的意志与现实矛盾的平衡点。然而,当人沉醉于幻想世界的真实性时,由主体“我”与客观世界构成了一疏离与异化的状态。

  • 标签: 现实矛盾 精神世界 产物 艺术 对抗 客观世界
  • 简介:艺术是人类诗意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面对世界所产生的审美欲求,是对外在客观世界和对人类自身双重探索,并在这种探索中实现了人自身与世界的主客交融与统一。因而,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艺术都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艺术,或者讲现实中的和虚构的故事,或者讲自己的观念和情感。

  • 标签: 雕塑作品 客观世界 模糊 叙事艺术 人类
  • 简介:电影《的琴》是一部小成本电影,2010年至2011年之间在包括东京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12个活动中斩获各种奖项,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 标签: 电影画面 上海国际电影节 美学 机械 光照
  • 简介:宋代泥玩具兴盛,花样品种繁多,陶模和童戏傀儡便是其中饶有风趣的两。文章对宋代陶模玩具的渊源、造型及表现内容予以论述;结合宋人诗文、笔记、绘画和出土实物,对两宋时期的童戏傀儡(主要是悬丝傀儡和杖头傀儡玩具)的造型、题材及娱玩方式进行探讨;从民俗和社会环境角度,对两泥玩具的产生由来进行一定分析。

  • 标签: 泥玩具 陶模 童戏傀儡 泥孩儿
  • 简介: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表现为三面相:一是科学话语引介,包括引入学科术语,以工程学、材料学、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二是制度建设,通过大学专科教育课程及留学培养本土建筑人才,并使建筑经营机构法人化、建筑法规西方化、建筑经营契约化等;三是民族话语的兴起,如中山陵。从清末新政到北洋、南京国民政府的多重制度变革,促成了由传统营造向近代建筑转型的第一步。其中所暗含以"科学""进步"为核心的西方话语始终影响着后续建筑师构建"现代中国"这一想象图景的进程。

  • 标签: 近代建筑 建筑教育 科学话语 民族话语 中山陵
  • 简介:古文字向今文字的演变,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阶段,它对文字字体的革新是天翻地覆的,汉字的简捷性、实用性书写,是这次变革的根本动力。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古文字的後期演变是朝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隶变,是主流方向;一是草变,是支流方向。二者上限未必重合,但一脉相承,有漫长的交叠期,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干预的。本文就草变给出了清晰的概念,初步勾勒了草变的发展过程:由西周至秦为草变早期,两漠为草变中期,魏晋为草变晚期。三个阶段既有独立封闭性,又有纵向的连续性。

  • 标签: 隶变 草变 草篆 漠草 今草
  • 简介:“十面埋伏——另一社会视觉的介入”由俞可、冯博一联合策展,展出了陈界仁、陈文骥、丁乙、缪晓春、宋冬、徐冰、尹秀珍、张大力、张恩利、张晓刚当今十位资深的、成熟的、活跃的艺术家,呈现了他们近年的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新媒体等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一代人对艺术的坚守。

  • 标签: 社会视觉 当代艺术 观念
  • 简介:在哲学诠释学看来,艺术经验不是一科学经验,而是一诠释学经验,重视经验自身的历史性(境遇性)和辩证的否定性,以对话方式呈现,因而是一可以开启无限意义的有限经验。以游戏方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在自我再现和表现中,与接受者同构而成,明显具有一境遇性和对话结构,本质上属于一诠释学经验。将艺术经验理解为一诠释学经验,必然会带来对艺术经验的全新理解,并由此导致一场美学观念革命。

  • 标签: 艺术经验 美学 诠释学
  • 简介:3年前,戾军于京师小拍竞得“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身所书“深柳读书堂”,遂以之颜其居.自此,散如轩、庋唐室而外又多一别属.以读书为堂号在他人为装点门面,在戾军而言,可谓实至名归.

  • 标签: 书法创作 种树 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