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西狭颂》摩崖位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峡谷中,刊于东汉建宁年(171)。自北宋以来,欧阳修、曾巩、赵明诚在金石着述中论及,而受世人之瞩目。降及清代,康有为、杨守敬、梁启超更是对《西狭颂》书法褒扬推崇,方整雄伟,疏宕静穆,誉为“汉隶之正则”。本文分着录、主事者李翕、撰书者仇靖以及《五瑞图》“题”,以对《西狭颂》作一相应的考证与研究。

  • 标签: 《西狭颂》 着录 李翕 仇靖《五瑞图》
  • 简介:唐代石雕佛塔中,邓峪石塔因塔身面均有精美佛教造像,且留存明确的造塔纪年题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辨析邓峪石塔塔身面主尊佛像的尊格基础上,进而探讨其佛的组合方式及以阿弥陀佛为正面主尊的原因,由此阐述该塔图像反映的佛教信仰观念。

  • 标签: 邓峪石塔 塔身造像 尊格 组合 信仰
  • 简介:在十八世纪后期的金石学术圈中,翁方纲(1733-1818)与黄易(1744-1802)虽地位迥焉不同,却是难得的挚友。黄易访碑所得,往往第一个就会向翁方纲报告,并寄赠副本,同时索取题跋。翁方纲除了从黄易这里获得北直、山东等地的碑版之外,也常常向黄易借观他所收藏的其他拓片,以深入相关的研究。

  • 标签: 翁方纲 黄易 考释 故宫 十八世纪 学术圈
  • 简介:苏州,两千五百多岁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常见大手笔的文化作为。此次策划的"回眸600年——从明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有着穿越时空的历史跨度,将传统文人画高峰期的明家、吴门画派及其衍生态,与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吴门绘画,并置陈列,比较研究,总结提升,意味深长,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现当代 绘画 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文人画 吴门画派 20世纪
  • 简介:川美术学院漆艺术专业由漆艺家沈福文创办于1940年,是中国最早将漆艺术拔入高等艺术教育的院校。目前,川美院发展成为国内艺术高校中较少正式设立两个漆专业方向的院校。从20世纪40-70年代以来,漆艺术立足于川美院开放的学术氛围,保持着实干精进的学术精神,完成了从工艺本体到艺术自觉的升华;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进了从传统意义的表现到现代意义的艺术本体的重构,提出了“画在漆先”及“跨界融合”等鲜明的学术主张,建立了当代漆艺术表现体系和教学体系。“本体与重构”以川美院几代漆艺人共60余件(套)作品,呈现了漆艺术在川美术学院的历史和未来。

  • 标签: 工艺美术 漆艺术 学院教育
  • 简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4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关山月美术馆特别策划“川上同行——川美院八人展”,以近距离微观的方式回望历史。来自川美术学院的8位艺术家,以他们的青春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开放之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行,将个人的生活与共和国的历史连结为命运共同体,他们的艺术之路,从微观层面呈现了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40年巨变。

  • 标签: 学院美术 改革开放 多元化 社会现实
  • 简介:作者以“川上同行:川美院八人展”的8位参展艺术家为切入点,以川美院1981级为对象,探讨川美的学统与创作、教学历史,以及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

  • 标签: 四川美术学院 个性 学统
  • 简介:本刊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先生进行专题采访,对话他近年研究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学术成果。针对文物爱好者深入鉴析的愿望以及青年学生的研究需求,访谈分主题徐徐展开,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共计百余条,故此取名《百问千里》。文中夹以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有关的学术调查、研究思路与相互讨论,并佐以珍贵的相关图片,进行连续刊载。在艺术史学界和出版界,这种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形式不啻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于诸位方家的赐正。

  • 标签: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鉴定委员会 问答 学术研究成果 故宫博物院
  • 简介:研究生教育中的艺术创新——八大美院展央美获奖学生作品有感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

  • 标签: 研究生教育 美术学院 作品展 天道 精神 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