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左江花山岩画中的蛙形图像与壮族的蛙图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文章首先从生产方式转变、生育文化崇拜等方面论述了蛙图腾的起源,并详细介绍了蛙图腾的表现和民间遗存,通过符号文化、神话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最后论述了蛙图腾符号的社会功能。

  • 标签: 左江花山岩画 蛙图腾 神话思维 社会功能
  • 简介:作为侗族原始文化记忆的符号象征,萨天巴神话的“万物有灵”“物我同一”的原始思维特征,以及神话内容中蕴含的“二元对立统一”的阴阳相合观念,是侗族传统文化中“和谐”观念的思维基础,对后世侗族哲学的致思倾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萨天巴神话 和谐思维 万物有灵 阴阳相合
  • 简介:《白鹁鸽玲玲》是宁夏西海固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之一。其“变形”母题深刻烙印着人类祖先精神遗传中的“集体无意识”。婆婆与白鹁鸽玲玲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映着封建家长制秩序中的等级关系以及生产劳动对人际关系的制约,这一点在现当代作家文学中也有深入的反映。因此,《白鹁鸽玲玲》也是一条观察从神话到小说风貌变化的路径。如果将文学体裁的神话到小说的传承演变看成一条河流,那么,民间故事便是河流的中间物,是从神话到小说的“途经物”。从神话到小说是神的撤退,人成为叙事主体与对象的过程。

  • 标签: 《白鹁鸽玲玲》 民间故事 神话 变形
  • 简介:发掘初人原型,可以为我们认知“人是什么”提供本土文化智慧。在中华创世神话中,初人原型生自原初大道(0-0)、太极混沌(0-1)、天地阴阳(0-2),并传承了宇宙原初的神圣力量。初人原型与万物同源而异质,但万物为天地浊气所生,而人类乃天地精气所成,故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之初,人与人之间,本没有什么力量差异,但是随着人在世心性力量的耗散,人就出现了神圣空间的文化分离,出现了心性结构齐全的真人、圣人,以及丧失神圣力量的俗人、小人。为了避免原型生命的人为衰亡.圣人以重返创世神话之初的原初智慧与文化药方来拯救人类在世的颓废状态。

  • 标签: 中华创世神话 人与天地 人与万物 人的在世分化 圣人拯救
  • 简介: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这是一个行业间相互渗透、互为借鉴的年代。在文艺界,跨界实验同样层出不穷。将不同艺术的优长融会贯通,以期获得本体的创新和发展,是近年来各个艺术门类争相追崇的流行时尚。而一直秉承着'兼容并蓄'海派木偶文化的上海木偶剧团,近几年也是对跨界创作乐此不疲。剧团2017年创排的大型原创神话木偶剧《创世—补天》,作为上海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第一批创作任务之一,从团队组建,剧本创作,到制作和排练,无一不体现着跨界文化的腔调和趣味。

  • 标签: 木偶艺术 木偶剧团
  • 简介:《嘎茫莽道时嘉》,又名《侗族远祖歌》,是一部综合性反映侗族历史的民间史诗。作为侗族远古历史映射在我们面前的投影,它蕴含着侗族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碎片,并且勾勒出远古时期侗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对于人类的起源,《嘎茫莽道时嘉》丰富多彩地呈现出人类诞生、成长、发展、毁灭以及再次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包含的人类起源形式并非是单一化的,而是多方面的融合,这也是其他民间史诗所没有的,并且蕴含着多彩而深沉的民族文化精神。

  • 标签: 《嘎茫莽道时嘉》 人类起源 民族文化精神
  • 简介: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大型原创交响乐《炎黄颂》中落下帷幕。66部原创新作、134名才华横溢的音乐、舞蹈新人从这里启航;5场代表国际一流水准的名家名团演出在这里登陆;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集中献演了37台音乐舞蹈节目,吸引了几万名中外观众走进剧场;音乐院校敞开大门迎来了几万名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体验;几百万"网民"在线观看了演出精彩直播和录播,参与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 标签: 上海之春 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