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九四三年生于四川新都,祖籍广东梅县。一九六五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一九六九年叫四川美术学院毕业。

  • 标签: 何昌
  • 简介:峥明,一九五八年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黎维才,杨之光、陈金草、刘济荣等教授。峥明以人物画见长,兼作花鸟、山水画。

  • 标签: 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 文昌市 海南省 中国画 杨之光
  • 简介:永潮,一九七七年生于福建诏安,一九九五年结业于北京画院,二00二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理事、福建省人物画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家协会 作品 工艺美术学院 常务理事 福建省
  • 简介:艺术评论对身体维度的阐释,往往停留于身体图像被视线分割的单向度,天苗的作品也难以避免,或许她女性身体为原型的雕塑和摄影成为这些阐释的借口。

  • 标签: 林天苗 艺术评论 艺术家 艺术作品
  • 简介:对作品新颖感的需求让不会满足于因袭层面上的好与不好。是沿用了古典绘画的精致与技术层面的渲染,并有效地制造出一种细腻与文雅的质地,但画面的情景及处理手段已改变了以往那种自然式的物态与自然式的空间意识。画面的核心便是语境的转换。大自然式的联想,转变为人为的再造的一个空间,于是在这个空间里艺术家可按自己的视觉需求进行重组,物体的位置,块面的切割,色块的安排,可自由的供陈甄选,我们在满足对一种细致入微的需求中更能得到对形式美感的愉悦。

  • 标签: 陈林 作品 和雅 空间意识 大自然 技术层面
  • 简介:中越边境壮族支系广西龙州傣族群天琴文化内涵丰富,在历经漫长曲折的历史以及突破山村狭小空间的过程中,从远古时代延绵到现当代,从乡村社会传播到大小都市,从中国展演到世界,无不展现其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魅力。探究其生成根源及发展机制,给类似族群、民族文化生存、发展以启迪和思考,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社会历史价值。

  • 标签: 布傣族群 天琴文化 传播 启示
  • 简介:弗兰克·里奇是英国著名作曲家、中提琴家、指挥家、教育家,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本文主要探究的三首钢琴小品《April》、《Rosemary》和《ValseCapricieuse》创作的审美取向,分析其现代创作技法所呈现之典雅美、音乐中所蕴含之诗情美。

  • 标签: 弗兰克·布里奇 钢琴小品 音乐内涵
  • 简介:风眠先生被认为是“真正的中国绘画的先驱者”,他用其画作践行着“中西调和”的主张。就构图而言,风眠大胆颠覆传统国画非立即横的构图程式,大量运用方构图,辅之以球面、弧形线、椎形体和纵横直线等,于坚实敦厚中增添灵动气息,使其画作既不失中国画的传统水墨意韵,又兼具现代感。

  • 标签: 林风眠 构图 方构图
  • 简介:任率英(一九一一—一九八九),原名敬表,河北束鹿县人。连环画家、年画家、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顾问,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副会长。擅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多以民族英雄、古典小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长期从事中国画、连环画、年画的创作,画风工细明丽,雅俗共赏。

  • 标签: 任率英 中国画家 工笔重彩 中国美术家协会 徐燕孙 人民美术出版社
  • 简介: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基于人类学者对研究对象的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通过对当地人社会文化的整体性考察来对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形式做出意义的阐释和解读。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密切,本文所调查研究的中越边境的傣天琴仪式是艺术在民间信仰仪式中的文化表征,同时又建构起当地社会对于神、鬼、祖先崇拜的神圣空间,这种神圣空间又通过当地麽公们的仪式对傣村落的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天琴 布傣 神圣空间
  • 简介:彝族史诗的"文本迻录"是彝族史诗从第一文本、第二文本到第三文本的文本生成过程。期间的文本转换过程不仅有创造者的变换,还有接受者的变换。而文本作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媒介,其在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用更多的话语阐释"文本迻录"的根据。

  • 标签: 彝族史诗 文本迻录 读者接受
  • 简介: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笔墨随心——阳诗书作品展”在恭王府安善堂开幕,百余位艺术家与千余观众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展出阳书法作品近四十幅,均是从其创作的格律诗中精选出来的佳作,尺幅虽小,但颇有精致奇巧和耐人寻味之感。阳的书法传承家学,在家学基础上又深入领悟书法用笔,研习文学诗歌,并融入新时代特点。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在继承的同时还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书法艺术新的时代内涵。阳作为书法家,自觉承担起了推动书法发展的责任,并提出“书法审美,当随时代”“以画入书”和“尚碑为线”等书法观点。在此次展览上举办的“笔墨随心——阳诗书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阳提出的书法观点进行了讨论,大家不仅对的书法理论和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对书法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林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 时代精神 文史研究馆 中华诗词学会 恭王府
  • 简介:风眠运用绘画中的形制与构图、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创造,对如何“调谐东西艺术”做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造就了独特的东西方审美意识的调谐美画面。

  • 标签: 林风眠 构图 题材 线条 色彩 调谐
  • 简介:甘南“南木”,藏语意为讲述传记故事,是18世纪流传于甘肃省南部藏族地区的一种讲述传记故事的戏剧表演形式,故称为藏戏。民国时期,“南木”受到京剧表演艺术的影响,在艺术的审美接受中,“南木”倡导者创造了独具藏民族特色的戏剧表演程式,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流和“南木”艺术的生命力。

  • 标签: 藏戏 南木特 京剧 表演风格 审美接受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画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向西方绘画艺术学习成为当时中国绘画创作的主潮。但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的与西方现代的绘画艺术的关系,绘画大师们则为此进行着各自不同的艺术探索。在众多绘画大师中,以张大千、徐悲鸿、风眠等人影响为最大,并形成了20世纪中西融合的三种方式,即张大千以维护传统国画的立场,用“泼墨泼彩”的抽象方式与西方的抽象派绘画相融合;徐悲鸿以批判继承传统的立场,用透视、明暗等绘画技巧来革新国画,使之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相融合;风眠是以否定中国传统绘画的立场,通过强调线条、色彩等形式来重塑国画,使之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相融合。三位绘画大师在艺术探索中均取得了不小的艺术成就,但也各自存在局限性。凸显其成就,分析其不足,对我国当代国画创作,无不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 标签: 20世纪中国绘画 中西艺术融合方式 张大千 徐悲鸿 林风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