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影视剧不断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想象。从“祛”的真实客观的美国想象,到与西方文化的“在地冲突”,再到“复”的乌托邦式美国想象,美国想象和美国梦经历了多次嬗变。本文旨在以90年代几部影片和2013年几部影片为例,探究国产影视叙事空间中美国想象的嬗变。

  • 标签: 美国想象 美国梦 嬗变 祛魅 复魅
  • 简介: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现在是投资收藏新媒体艺术的最佳时机吗?新媒体艺术与当代主流艺术的关系怎么样?它是否能够引领主流艺术?比较其他的艺术类型,新媒体艺术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新媒体艺术有些作品与商业联系比较密切,我们应如何估量它的市场前景?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主流艺术 艺术类型 市场前景
  • 简介:张培力在民生美术馆的大型回顾展近日落下帷幕。《艺术界》特约编辑岳鸿飞梳理并审视了艺术家开拓性职业生涯中互相冲突而且时常被误读的多条线索,超越任何简单的历史地位或贡献定论,最终提出“”的美学作为张培力最根本的创作遗产。

  • 标签: 艺术家 职业生涯 特约编辑 美术馆 开拓性 艺术界
  • 简介:如何达成写实呈现与银幕赋这两种驱动力的平衡,仍然是当前国产人物传记片创作中存在的重要的问题。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产人物传记片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如《孔子》过度注重商业诉求却忽略人物塑造,又如《中国合伙人》为表现对象过度赋。当下国内银幕急需启动对优质人物传记片的召唤,《我是医生》的登场正逢其时。

  • 标签: 人物传记片 吴孟超
  • 简介:熟悉话剧的人,也许会对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小剧场话剧《情人》的演出记忆犹新。1992年,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小剧场话剧《情人》(编剧[英]哈罗德·品特)在全国30多个城市巡演,火爆大江南北。大量观众慕名走进剧场,探访“情人”。谁也没有想到,这部探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婚姻现状的话剧,会成为当时话剧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面对80年代末以来话剧演出的低迷状态,该剧的成功的确给话剧界带来了不小的“震荡”。

  • 标签: 小剧场话剧 90年代以来 叙事转型 欲望叙事 狂欢 祛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