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女性主义艺术是自60年代末以来当代艺术史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女性主义是从文化分析和社会因素角度来定义的,千百年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下,女人总是被动的,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判断女人优劣的标准都是男人制定的,比如,贤惠、温柔、纯洁、顺从等;女人一直在男人的道德标准下生活着,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生存准则。这些标准对于一个人在独立的个性化的意义上的人格是不做考虑的,

  • 标签: 女性主义艺术 图式 道德标准 社会因素 60年代 文化分析
  • 简介:1995年春夏之交,大型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武则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就故事本身而言,这两部作品相去甚远:一是写历史,写叱咤风云的英雄;一是写今天,写平凡卑微的百姓。但它们之间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表现的都是时间中的女人。如果说它们之间还有什么相通之处的话,那就是它们的大部分插曲的词作者均为张藜先生。在这之前,张藜已创作过许多以妇女命运为歌唱主题的歌词作品,如《苦篱笆》、《情渊》、《火辣辣的娘们》、《女人不是月亮》等,

  • 标签: 女性题材 男人河 女性世界 武则天 妇女命运 作品
  • 简介:1162年,稼轩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稼轩死,45年间,稼轩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稼轩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

  • 标签: 辛弃疾 大丈夫 朱熹 知耻 和议
  • 简介:近年来,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李少红陆续推出《雷雨》(1996)、《大明宫词》(1998)及《橘子红了》(2001)三部女性电视剧,被媒体视为她在电视剧创作上的“女性三部曲”,后两部因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尤其受到重视。真正的女性电视剧在思维方式和视角上应当“将女性性别视为一种精神立场,一种永不承诺秩序强加给个体或群体强制角色的立场,一种反秩序的、反异化的、反神秘的立场”。李少红站在女性的立场看待角色与剧情世界,在题材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她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悲剧命运,并与唯美的影像风格有机地统一起来,其创作实践丰富了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她在女性电视剧创作中的探索和成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标签: 女性世界 李少红 武则天 生存状态 电视剧创作 悲剧命运
  • 简介:现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多元趋势,不少艺术家以关注女权问题为契机,把自己的艺术视角转向女性女人的权利,形成了女权艺术这一元。前卫艺术家戴光郁在90年代以来创作的《放纵系列》、《集装箱系列》、《墙上风景》和《相异性阻隔》等作品,使女权艺术超越了女性主义进入女人主义文化语境,向我们提示出女性与女人的交往问题。

  • 标签: 女性 女权 汉字 集装箱 艺术家 艺术超越
  • 简介:1980年,画坛震动:中立的油画《父亲》在全国青年美展上获一等奖。中立的同学都说他运气好,一夜之间,成了中国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因为就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他还没打算一辈子画油画,而是准备做一个连环画家,何况,中立还是四川美院最先搞抽象艺术的人,为此曾被人指责为“缺少写实能力”。历史,有时候真难以预料!

  • 标签: 写实油画 画家 作品 农民文化 四川美院 大巴山
  • 简介:<正>一不知什么时代、什么原因,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的古老祖先分成不同的种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就象今天地球上的人类不知道其他星球上智慧生物的存在一样。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他们在繁殖后代的同时,也继承着

  • 标签: 文字 女性文明 种族 人类文明 地球上的人 妇女们
  • 简介:“作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传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程,这也许是具像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基本出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青年油画家徐唯在自己画册中说的。见到徐唯本人和他的作品是在他的画室中,这是在他的油画《工棚》获全国十届美展银奖之后不久。在这里,我不仅亲眼看到了他学生时代获得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的作品《馕房》,也看到了其后的《圣地拉萨》、《过道》、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酸雨》、《龙年·1976》等一系列在中国当代油

  • 标签: 人文精神 中国当代 写实绘画 作品 中国油画 形象传达
  • 简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刘索拉是通过她的获奖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的文学天赋很高,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音乐,她的名字“拉”就是音乐里七个音符中的两个。1977年,刘索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受到西方学院派古典音乐的教育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熏陶。1978年,刘索拉应美国新闻总署的邀请

  • 标签: 蓝调 流行音乐 音乐家 小说 中央音乐学院 古典音乐
  • 简介:20世纪已经告别我们而去,留下诸多可供回味的话题和作品。纵目世纪末20多年来的中国艺坛,不难发现,有不少以女性形象、女性命运为直接表现对象的剧作相继亮相,构成一道挥之不去的文化风景线,值得我们从性别视角(genderperspective)切入去回顾之、思考之。

  • 标签: 20世纪末 女性题材 戏剧创作 《木兰从军》 戏剧评论 中国
  • 简介:纵观80年代到90年代女性文学,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轨迹,即是从女性文学的崛起到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这样一个现代衍进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最具特色的现代衍进轨迹之一。具体说,即是从女性文学追寻女性“自我”价值,转向女性主义文学置疑被男性中心文化异化了的“女性主体”;由女性文学中觉醒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不平等境遇的困惑与抗争,转向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其女性人物,对男性中心文化予以游戏与解构。前者典型的是以张洁的《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发展阶段;后者典型的是以王安忆的

  • 标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文学 王安忆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作家 女性主体
  • 简介:代,男,藏族,1948年生,甘肃夏河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文专业,并获得藏语文学士学位。现为甘南州文联副主席、夏河县政府史志办公室主任、《夏河县志》主编,中央党员,副研究员。代同志的口头禅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这既是他的座右铭,又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代出生在闻名遐迩的拉卜楞镇,五十岁的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学毕业后,代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的号召,曾在科才乡跟牧民生活了四年,在那极其艰难而复杂的岁月里,他当过民办教员、赤脚医生,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尤其是藏族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豪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对牧民的风俗习惯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在上卡加当了六年教员,后又到县文教局搞文艺创作。1977年调到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在这期间,为了大量搜集新闻素材和及时发现掌握新闻线索,他曾跑遍全县所有山山沟沟、村村寨寨,到处留下他耕耘的足迹,一篇篇满含深情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报道见诸报端。1978年他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了散文《明珠流彩》。1978年10月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这特大...

  • 标签: 勤耕耘 学者索代 情系
  • 简介:通过对女性艺术这一命名的探讨,将当代女性的绘画风格分为两类,一类直接通过画面形象来聚焦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历史与现实处境,一类则是本身并无意于强调女性主义观点的女性画家的作品,从而探讨出当代女性绘画的基本风格和语汇,以及作为女性绘画所共有的风格特征.

  • 标签: 女性 绘画 自我 直觉
  • 简介:当代中国无疑拥有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女导演阵容:执导了两部以上影片、迄今仍进行创作的女导演多达30余人,成为各大电影制片厂创作主力的10余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的女导演亦有五六人之多(诸如黄蜀芹、张暖忻、李少红、胡玫、宁瀛、王君正、王好为、广春兰等);然而在新中国40余年的电影史上,可以称为女性电影的影片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凤毛麟角。

  • 标签: 导演 女性电影 影片 电影制片厂 李少红 电影史
  • 简介:生活在长三角区域的女性构成了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主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建立在一个显见的基点:年轻与美丽的资本化,挟裹在城市肆行的强大物欲之流中,更直接把时尚女性推向了时代的前台;虽提供了人生成功的保障,但也于心灵处投下了沉重阴影,时尚女性的生存一方面正处在社会商品化的洪流漩涡之中,另一方面也前所未有地出现亚文化特征。她们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由于商品化提供的成功充满了变数,年轻与美丽将随时间而逝去,必然带来焦虑、茫然、失落等心理变迁)比其他任何社会群体都更为典型。

  • 标签: 另类写作 90年代 时尚 文化生存 都市女性 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