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代主持人语)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欧洲诞生以来,随着其在欧洲之外的地区传播扩张,不断被视为用以剖析人类所有审美现象的有效工具和具有跨文明功力的普遍话语。以这样的认知为基础,由鲍姆嘉通(AlexanderBaumgarten)至康德、黑格尔、席勒、歌德等创建的审美范畴——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滑稽、荒诞等,便成为各地通用的'世界语”

  • 标签: 鲍姆嘉通 审美实践
  • 简介:汉语世界在近代以后不断引进西方美学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本土人们的知己知彼、相互映照。但迄今为止这样的映照还存在局限,比如在对审美范畴的划分及阐释上就还大多停留在'优美''崇高''荒诞'以及由此对应而派生的'虚静''空灵''逍遥'等属于性质、情态的类型之中。如若将视野扩展,则还应关注多元文化语境中与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相关联的其他范畴。以我们在此言及的多民族审美案例而论,值得阐发的审美范畴至少就包括了关系和过程。把'养'(心)、'暖'(屋)和'闹'(场)当作审美实践中的特殊范畴——关系范畴、过程范畴,其目的在于从理性思辨的角度提升乡土实践的理论价值,强调把对地方、民间及多民族文学、艺术与文化的研究提升到话语建设层面,努力创建兼容民间范畴、乡土实践、审美生活及至生命美学等多重表述的开放体系。

  • 标签: 养(心) 暖(屋) 闹(场) 多元美学 审美范畴
  • 简介:据统计,全世界有五万多座博物馆,每年持续有数千座的博物馆在各地诞生。然而博物馆的职能在经过几世纪的发展后已历经不同程度的转变,当代博物馆在定义与职能上也都有了新的转变。21世纪以来的博物馆面临着几个重大的挑战,主要是二战以后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与去殖民运动的蓬勃,挑战了19世纪以来的国家博物馆的概念,首当其冲的就是殖民主义产物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及各大民族学类博物馆等,其藏品大多来自殖民时期透过非法或是不平等关系而取得于其他地区的文物。

  • 标签: 国家博物馆 多元现代性 当代 殖民化 荷兰 大都会博物馆
  • 简介:互联网的商业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艺术品互联网拍卖平台多达十几种,艺术品的品质及服务保障参差不齐,其中更不乏虚假平台。那么,如何通过建立品牌形象,使消费者能够通过品牌认知来选择交易平台,这对于艺术品互联网拍卖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把大型艺术品拍卖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交易模式和参与互联网的拍卖情况,并且在Aaker品牌识别模型和品牌识别要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大型艺术品互联网拍卖平台品牌形象构建策略。

  • 标签: 互联网拍卖 品牌识别 Aaker模型 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