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一本鲜为人的画册尼·普罗诺金李玉琴译列昂尼德·奥西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①有感于列·托尔斯泰对他画作的爱护,记下了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发生过的一些生活片断。有一次,作家的女儿塔吉娅纳·利沃芙娜请他为她精美的带银扣环的画册画点什么,以留作纪念。托尔斯...

  • 标签: 托尔斯泰 帕斯捷尔纳克 安德列耶夫 列夫·托尔斯泰 画册 俄罗斯
  • 简介:<正>到顿河去记得我还很小很小就想到顿河去,那是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重庆嘉陵江畔一个名叫柏溪的小镇读小学。那时,旧中央大学部分年级的校舍也在柏溪,有些进步学生在我们小学授课,所以大学里流行的抗日战争歌曲、古典歌曲、苏联歌曲,都能很快地流传到我们学校里来。在流传的《卡秋莎》、《伏尔加船夫曲》等俄国歌曲当中,

  • 标签: 肖洛霍夫 玛丽亚 莫斯科 洛夫 伏尔加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在苏联共产党的众多领导人中,莫洛托夫堪称“元老级”人物。他生于1890年,亚历山大三世时期,逝世于1986年的戈尔巴乔夫时代,享年96岁。他曾以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与领导十月革命。1921年出任中央责任书记,时年31岁。40岁(1930年)起担任苏联政府的领导工作,曾先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第一副主席、外交人民委员等要职。

  • 标签: 苏联 共产党 领导人 莫洛托夫 政治生涯
  • 简介:19世纪上半期俄国人的中国观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一时期有多位来华俄国人在其纪中就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政治与法律、社会与风俗运用了不同于18世纪的负面评价套语。中国由18世纪令人艳羡的文明国度沦落为停滞、腐朽、落后的代名词。欧洲社会的进步、黑格尔等人的历史哲学、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来华纪深刻影响了来华俄国人关于中国的书写倾向并与后者共同促成了19世纪上半期俄国人中国观的转向。

  • 标签: 俄国人 行纪 中国观转向
  • 简介:大多数跟俄罗斯人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同俄罗斯友人聊天时,他们表现出的对本国文学的熟悉程度和文学修养远远高出我们很多,也许只有真正搞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学者才可能跟他们聊得来。然而他们并不是专门搞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即便是普通人,他们的俄罗斯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知识也是很丰富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曾对此思考过,也曾试图寻找答案。有人说这是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长盛不衰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他们的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几乎没有文盲的原因。这些都是事实。然而我们还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们是如何使这一优良传统得以长盛不衰的?他们对文学的特有的偏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俄罗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授课情况,或许在这里我们才能发现答案的准确源头。俄罗斯中小学文学课程的授课情况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但是文学与教育应该处在什么契合点上才能相得益彰呢?在这方面俄罗斯的实践是很有成效的。他们在中小学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加强文学课的教学,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把文学课作为主要课程来授课的。在俄罗斯中小学的课程表里,文学总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安排,由语文...

  • 标签: 中小学文学 俄罗斯中小学 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