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列日科夫斯基在俄国文化中产生了奇特的作用,对他的时代的影响是巨大的。与他同时代的评论家对他多无好感。他的风格极具吸引力,但谁又能指出其魅力所在?列日科夫斯基的哲学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但未必具有深刻的,系统的思想。他的文学...

  • 标签: 梅列日科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象征主义 主观批评 托尔斯泰 长篇小说
  • 简介:阿克主义诗歌一瞥郑体武1913年,古米廖夫和戈罗杰茨基分别在《阿波罗》杂志上发表《象征主义的遗产与阿克主义》和《当代俄国诗歌中的若干流派》,这两篇宣言性文章的问世,标志着阿克主义的诞生。阿克主义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顶峰”,“最高级”,它脱胎...

  • 标签: 阿克梅主义 象征主义 古米廖夫 阿赫玛托娃 现实主义 诗歌技巧
  • 简介:米哈伊尔·库兹明(1872-1936)是诗人,小说家,也是音乐家,作曲家,在世纪初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与当时的俄国文化联系如此紧密,以致“即便是在俄国诗歌白银时代的众多名人中间,库兹明仍然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①。勃洛克说他是“一个高雅和优美的诗人”...

  • 标签: 阿克梅主义 日常生活 俄国诗歌 葡萄酒 烤面包 歌手
  • 简介:……暴风雨渐趋平息…………水流愈来愈平稳,被摧毁的小船已不能乘坐……自古以来鸟儿就有这样的心性——总有一天要返回自己的窝。……果然乌儿回归自己的噱园,——它们的窝还温暖…………我象这一群群的鸟儿,迟早要返回伊塔卡河绿色的两岸……在那里,青春用朝露、用雨的交响曲将我扑打,——我用大镰刀割过自己的青春,可它象再生草一样依然长啊长啊……在那里,白桦树对我簌簌地作响,它的技条垂在河面上;在那里,我曾伸出孩童的手臂捕捉从云后往外张望的月亮……在那里,小木房的四周向我延伸着落满尘土的道路,有如伸出暮年多皱纹的手,召唤我迈步进屋……应着她这不甚大胆的召唤,有朝一日我会在黎明的寂静时分抵达,找出那早已

  • 标签: 热拉 泉水 白桦树 暴风雨 时分 绿色
  • 简介:本文尝试对施佩特和雅各布的学术渊源进行对比研究,从诗性功能思想、言语交际理论和形式论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两人均强调艺术文本的诗性功能主导,并对言语交际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区分。相对于雅各布对形式论的偏爱,施佩特尤为关注艺术文本中“作者的声音”。两人在诗性功能和言语交际上的相似看法,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共鸣。两人在形式论上的彼此相左,凸显了各自不同的研究路径。

  • 标签: 施佩特 雅各布森 诗性功能 言语交际 形式论
  • 简介:德·谢·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 标签: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