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化、本土化和实验性的改编与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挖掘的演剧转变,《外省轶事》经历了从道德批判到金钱人性的演剧嬗变,《打野鸭》经历了从俄国视角到中国立场的演剧转换,《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经历了从环境冲突到内心矛盾的演剧转型。这既说明万比洛夫戏剧的永恒艺术魅力,也推动着万比洛夫戏剧的中国化进程和传播接受范围。万比洛夫在当代中国的舞台诠释,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态势、中俄文化交流关系、文学总体态势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不同因素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发现到认同的发展历程。这与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和传播可谓遥相呼应。由此,万比洛夫在中国的舞台诠释和接受态势,成为诠释当代俄罗斯戏剧在华演出和当代中俄文学关系的一个生机勃勃的象征性符码。

  • 标签: 万比洛夫 舞台诠释 当代俄罗斯戏剧 跨语际实践 诠释符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中国的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上,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和道德的关注,并以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对抒情诗意的追求,而在舞台设计上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
  • 简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各以其自身的演剧风格形成了并行于世的三演剧体系。既往的研究侧重对三演剧体系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进行分析。本文则从符号学角度对三演剧体系进行尝试性解读;从三演剧体系的主要特征入手,结合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分析三演剧体系舞台符号能指、所指离合的不同特征,并进而结合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分析三演剧体系的交流融通。

  • 标签: 三大演剧体系 符号学 能指所指关系 文化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