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引言2012年,王兵导演的《三姊妹》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影片对当下农村贫困与凋敝状况的揭示,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境况的呈现,在数年后成为广受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社会话题。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教授、影评人汤姆·安德森甚至不吝借用让一玛丽·斯特劳布的名言,称赞这部影片“每个镜头都充满火焰”。

  • 标签: 独立纪录片 中国 最佳影片 《三姊妹》 农村贫困 生活境况
  • 简介:一九四四年夏,中缅印战区①美军总部向延安派来了一个军事观察组——“迪克西使团”,旨在与中国共产党谋求在对日抗战中进行军事合作,同时也为战后中国政治前途进行探索。这是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经过长期争执,才终于得以实施的一桩重大举动。

  • 标签: 军事观 美军 迪克 延安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 简介:杨建兵(以下简称"杨"):叶老师好!非常荣幸您能接受我的访谈。一些作家不太喜欢"××作家"的说法,认为这种说法把他的创作窄化了,遮蔽了他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您一直致力于知青题材的写作,自然也被冠以"知青作家"的称号,但您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创作,显然已超越了"知青文学"这一概念的概括。您是如何看待"知青作家"这个称号的呢?

  • 标签: 知青作家 杨建兵 创作年代 老师好 这一代人 文学题材
  • 简介:“化賩(音:从)”是纳西语,“化”是一个群体的意思,“賩”是把东西凑在一起的意思.“化賩”这项活动的形式本质上便是一个在物质上互帮互助的群体活动.早期“化賩”形式主要有米化賩、肉化賩、钱化賩、酒化賩、布化賩等.早期的“化賩”是指丽江古城纳西族居民在自愿的原则下。

  • 标签: 丽江古城 组织 群体活动 纳西族 早期
  • 简介:一般人只看到了蝴蝶的美丽,浪漫时喜欢到田野捉蝴蝶,对毛毛虫却避之惟恐不及。更有浪漫者,把蛹看成现实,把蝴蝶看作情怀。殊不知,蝴蝶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只毛毛虫,只不过,肉眼凡胎、世俗之人充其量只能看到毛毛虫这个层次,智者才能看到蝴蝶这个层面。毛毛虫经历风吹雨打,需要蜕皮若干次,才蜕变成蛹。蛹再蜕一次皮,方能长出翅膀、破茧化蝶。对于六足四翅的昆虫来说,两次蜕变,是它们成长的必经阶段或者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生命的一种提升。对于蛹来说,必须历经挣扎之阵痛,方能逢凶化吉,从而破茧化蝶。也许,人们活得太物质太苟且太匆忙了,潜意识中一直渴望情怀,所以,听了高晓松为许巍创作的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下就被其中的两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击中了。中国人常说:诗言志,歌咏怀。

  • 标签: 大众流行文化 文本 毛毛虫 本来面目 诗言志 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