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柏拉图(一)信不信柏拉图有镇定剂迷幻剂的芬芳信不信它速效救心是爱过之后万般疲惫的身体所需信不信此刻我要去往无人所在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柏拉图的《法律篇》讨论了一个我们不曾也绝对不会探讨的问题:理想的国家究竟由多少人组成为好?在我们的思考和历史传统里,国家总是先于个体生命而早已存在的,它虽然存在怎样才是理想的,怎样才是更好的这一问题,但永远不存在人口数量与理想国家的关联。道理非常简单,不论你生身的国家有多少人,多也好,少也罢,既然它先你而存在,你也不需查究了。即便查究,也不会有所得。它是“天契”,不是“人契”,不由你的意愿而缔结,所以必须接受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探讨如何才是最好。

  • 标签: 柏拉图 《法律篇》 历史传统 个体生命 人口数量 国家
  • 简介:哲学家如何担当起辅导人心的工作呢?他们怎样把顾客从心理分析师、心理治疗师、婚姻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手上抢去?方法听来很简单,他们会跟你讨论哲学及人生问题,包括"上帝是否存在?"、"我应不应该进行政治活动?"、"死后有没有生命?"、"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这种新行业的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或心理困扰主要是因为思考混乱而引发,包括价值问题的性质弄不清楚。

  • 标签: 心理治疗师 柏拉图 辅导员 哲学家 心理困扰 社会工作者
  • 简介:如是我闻,你创造了我“铎”是中国古时的礼器和乐器。《周礼.地官.鼓人》云:“以金铎通鼓。”郑玄注:“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想到“振铎”之声,旷古绝响,我想到了柏拉图。你是人类的执铎者,你创造了我的心灵。我是你诗中的一个词,你的戏剧中的一个角色。你是我的恨,你焚烧了诗;你是我的恨,你教会我判断;你是我的恨,你使我的心不得安宁。你听见了事物,让我成为后来者;你虚构了事物,让我在升华中沉沦。柏拉图可曾听见蛙鸣?人类的诗与思是如何在写作中诞生的?诗与思可靠吗?一株株荷叶从时间、季节的池塘或泥沼里出来,微风轻轻地吹,上面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许多青蛙蹲在荷叶上,蹲在世界的盛夏或深秋。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它们在叫黄昏,叫清晨,叫一场雨或从山坳里蒸腾的晴岚。它们好比诗人、艺术家、作家在创作吗?是的。它们“在”,它们活着,它们“烦”,它们“痒”,它们“慌”,因此它们叫,它们的声音彼此呼应。它们是按照“理论”去叫吗,还是按照“主义”去叫,都没有呀。它们想叫了,于是就叫了。没有谁养着,它们也叫,不像学院派伙食团,有纳税人养着才会叫。可是,世界上的青蛙的叫声都是大体...

  • 标签: 振铎 柏拉图振 铎绝响
  • 简介:摘要“柏拉图胡须”揭示了非存在必定存在,造成了争论中持否定意见者的困境,但语词的意义不是与现实存在物唯一对应的,它揭示的是一种限定一类事物的概念。在语言的转换中,语法会使对概念的解读全然不同。

  • 标签: 存在物 意义 语法
  • 简介:摘要古代雅典崇尚政治辩论以及哲学思辨之风看来并未能影响到柏拉图,因为在他的思想中,反对言论自由是占主要位置的,他一贯主张由“哲学王”来统治国家(城邦),他总是怀疑普通劳动者的知识和智慧,甚至非常警惕民主制度,这也许是苏格拉底之死给他留下的阴影。笔者从“说服”统治方式、艺术作品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以及政治性言论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柏拉图关于言论自由的思想,以期对现代的人们有所启示。

  • 标签: &ldquo 说服&rdquo 统治方式 不雅艺术的限制 政治性言论的存废
  • 简介:柏拉图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全面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逐步展现出一个理想城邦的雏形。本文从《理想国》中的和谐思想来源入手,考察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对柏拉图和谐思想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柏拉图笔下和谐社会的内涵,得出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是以'正

  • 标签: 中的和谐 和谐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
  • 简介:近日去汉口探望病中的著名老诗人曾卓先生。谈话中,曾卓先生很激动地说,我还是主张文学要反映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望着年逾古稀的老诗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不是吗?现在谈英雄,谈理想的人实在太少了。曾经鼓舞过多少代人的这两个主题,有人淡忘了,有人即使提及,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曾经被歌颂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变得不时髦了。

  • 标签: 呼唤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理想主义
  • 简介:摘要自然主义在中国有着曲折和模糊的发展历程,但一直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80年代兴起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的影子。本文将从题材的客观真实、叙述方式的超然冷静、人物的环境化和生物性的塑造三个方面对其比较,最终得出从理论上来说新写实主义即是自然主义的观点。

  • 标签: 自然主义 新写实主义 客观 真实
  • 简介: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交,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西方社会和科学等不同领域有了很多创新性的变化。时代的狂潮也传播到了文学领域。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也达到高潮,一群年轻的文学作家如法国的普鲁斯特,德国的托马斯·曼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卡夫卡和赫尔曼·黑塞,英美文学中的济慈、庞德和乔伊斯,他们在1913年到1915年间都发表了不同于传统小说题材和写作技巧而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伟大作品。

  • 标签: 托马斯·曼 普鲁斯特 小说题材 凯瑟琳 乔伊斯 赫尔曼
  • 简介:  需要主义,没有出典,是我的杜撰.虽属杜撰,却也有些由头.  由头之一,中国无有真正信仰意义上的宗教.用鲁迅的话说,"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什么思想主义在内.……

  • 标签: 需要主义
  • 简介:在不久前出版的白岩松《幸福了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一书中,球迷白岩松以《2006,健翔世界杯上一声吼,回忆跟着抖三抖》为题,回忆了前因,详述了后果。白岩松当时也在德国参加世界杯报道,同上一届

  • 标签: 白岩松 黄健翔 长江文艺出版社 刘建宏 八分 韩日世界杯
  • 简介: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他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哈代的作品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文学特色,而且开创了现代主义文学。一、哈代的文学创作历程托马斯·哈代于1840年出生于英国农村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过文学、哲学、神学和建筑。当过建筑学徒,后来专注于文学创作,是英国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小说作家和诗人。哈代的家毗邻大荒原,对他影响很大,这种背景常常

  • 标签: 现代主义文学 哈代小说 现实主义 英国文学史 维多利亚时代 小说作家
  • 简介:小说《灵山》在高行健的写作中是至为重要的转折点。此说依据有二:一、高行健在现代主义“翻译”(译注:前章论述高行健早期作品可理解为把西方现代主义引进中国文学和戏剧创作之“文化翻译”)项目成功之后,与经典现代主义分道扬镳,试图在这部小说中把后现代主义写作范式“翻译”到中文创作中去。二、“西方”对高行健作品的接受,始于《灵山》,他的作品从此进入“世界文学”之列。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 《灵山》 折中主义 文化翻译 早期作品 “世界文学”
  • 简介:一、大话文学的兴起与经典的消费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坛上出现了消费经典的浪潮: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被用作音响产品广告的开头曲;各种宗教偶像的人像被制作成商品在各个旅游经典廉价出售(甚至有印制在文化衫上),巨幅的《蒙娜丽莎》复制品被用作瓷砖与隐形眼镜广告挂在北京街头,《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慈禧成了"同志"而且还有所谓"先进事迹报告会"。白毛女是一个具有洋学历的商界巾帼英雄并利用自己的商业机巧为父报仇等等。

  • 标签: 犬儒主义 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 文学经典 实用主义 社会文化原因
  • 简介:美籍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萨伊德(EdwardSaid)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是对当代文学界和知识界影响深远的巨著,该书出版二十五周年之际,企鹅出版社推出新版,列为"经典"丛书,作者写了一篇自序,并在《卫报》发表该文的删改版。

  • 标签: 东方主义 巴勒斯坦人 人文主义者 伊斯兰 阿拉伯人 伊拉克
  • 简介: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以英文写就,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曾连上畅销书榜首达五十二周之久.他在"自序"里说,此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是写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 标签: 林语堂玩世 玩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