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文艺评论自90年代以来逐步走入困境,成了一尴尬的角色。原因很复杂,主、客观两方面都有。就评论界自身来说,面对文艺创作和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和体验不够,理论准备不足,常常处于失语和言不及意状态;对西方文化思潮和文艺观点丧失消

  • 标签: 传媒 文艺评论 价值标准 文化消费 中国
  • 简介:一张专业大报上,近日又有奇文,曰:《“文学批评传媒化”质疑》。大意有二:一,根本没有这回事儿,文章印成书,登在刊物上,与印在报纸上并无不同;二,这意味着文学批评更面向大众,是好事,而且恰恰是对目前文学批评脱离大众的纠正。

  • 标签: 文学批评 传媒化 专业刊物 职业书评家
  • 简介:费:眼下,“大众文化”正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关注的角度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如人文视角、后现代视角等等。这说明,大众文化的弥散,已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就象滚雪球一样,开始时很小,渐渐越滚越大,并对我们造成了一种文化压力,以至知识分子不得不开始认真地对待它。当然,大众文化压迫的对象并

  • 标签: 大众文化 通俗文化 知识分子 精英文化 反文化 高雅文化
  • 简介:现在重提“大众文学”这一命题,涵义已和三十年代左联时期所提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大不相同了。那时的“大众”,是指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的“人民大众”,“大众文学”是以团结人民、激励人民、提高人民为宗旨的,“大众文学”其实是说法不同的“左翼文学”或其提倡的方向。至少当时发表的宣言和理论主张如此。历史环境变了,如今说“大众文学”,似乎是指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也能接受和欣赏的“通

  • 标签: 大众文学 语言 左翼文学 法西斯专政 历史环境 理论主张
  • 简介:自从出了几桩文坛事件后,如“二王之争”、“马桥的风波”、“余秋雨现象”等,就有了一种说法,据说这都是由于文学批评的传媒化惹的祸。并且归诸“近年来文学批评的不良现象”。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原因有三:

  • 标签: 文学批评 传媒化 中国 社会价值
  • 简介:市民社会大众文化昌切:我们所要谈的大众文化不是以前习用的工农兵文化,也不是民间文化、通俗文化,而是(?)民社会崛起而生成的,与市场经济、大众传媒相结合的市民文化。大众文化(massculture)这个词来自西方,它与西文中的PopularCulture(通俗文化或流行文化)不同,后者指的是一社会中每个人的文化,而MassCulture则是指大批量生产、大众传媒传播、广大受众分离的文化。在工业时代,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可以互换,这是因为市民社会的通俗文化不可能不兼有大众文化的三条件。眼下大众文化已成为众所瞩目的现象,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

  • 标签: 反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中国知识分子 大众传媒 通俗文化 市民社会
  • 简介:《读者》杂志创刊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属综合类文摘杂志,从创刊时月发行量三万册,到二00四年十一月已创造出月发行量八百零六万册的中国纪录,发行量排名世界综合期刊第四。其销量连年上升,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后发行仍保持上升势头。据统计,《读者》迄今已累计发行八亿多册。《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在兰州召开的《读者》新年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数字已稳居中国九千多种期刊发行量的首位,

  • 标签: 《读者》杂志 当代文学 大众性 价值取向
  • 简介:这一拨儿作家是专门写小小说的,所以,读者喜欢叫他们"小小说专业户".记不清是哪位洋人说了,如果你三岁时,就立下当总统的宏愿,并且能够身体力行,进行有效的素质培养,那么到50岁的时候,或许会如愿以偿了.写小小说是个不起眼的行当,靠几篇小文章或者短时间的写作,不太具备一炮走红的条件.即使在不间断的积累中,也不易看到明显的"质"的变化.以数量计,缭绕你的会是如影相随的浮躁之气.在对待"名利"二字上,它考验着作者的足够耐心.这多少让人有些沮丧.

  • 标签: 圆文学梦 大众心 悦大众
  • 简介:《章回小说》第四期发表了主持工作的副总编李凤臣同志的“大众文学宣言”。目前,本刊记者李小琼(▲)因此采访了从事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多年的赵又玄先生(■)。下面是采访实录。▲赵先生,您是我们的前辈学者,对李总编的“大众文学宣言”有什么看法?■首先声明,我不是“学者”,连“学人”也不是,充其量只是个“学徒”。你别笑,真的。这些年,各种文学流派的理论(大概有14~15种吧)和上百个理论家被介绍到中国来,我不知道拜哪家师傅为好了!从学习和沟通角度,我只有一门外语还勉强,不像有的人懂七、八国外语!所以,恐

  • 标签: 大众文学宣言 宣言访谈录
  • 简介:鲁迅、周文与文艺大众化问题黄乔生一1936年,上海,鲁迅先生安葬仪式上,几位青年作家抬着这位先驱者的灵枢,上万人组成了送葬的队伍,场面至为壮烈。青年作家周文就在这队伍之中。鲁迅是他思想上和文艺创作上的导师。这个场面使他终生难忘。他的《鲁迅先生是没有死...

  • 标签: 文艺大众化 鲁迅 “左联” 文学大众化 大众文艺 周文
  • 简介:大众文化产业化趋势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架式直逼作家艺术家,迫使其接受与市场对接的创作理念。阵痛已经过去,回过头来看当代文化的商品化市场化倾向,对于“文化”在中国一度曾有的精英身份的涂抹和改造得到多数文化从业者的默认已是事实。

  • 标签: 大众文化 “行为写作” 当代文学 中国
  • 简介:大众化”是30年代无产阶级诗人所认同的诗歌艺术发展之路。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中国诗歌会是现代诗坛上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创作纲领的诗歌团体。其会章提出诗人的工作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创造大众化诗歌,以及介绍世界各国的新诗歌”。

  • 标签: 中国诗歌 诗人 诗歌大众化 诗坛 诗歌理论 新诗
  • 简介:一八十年代末国内文坛的“新写实小说”是拥有众多作家和广泛读者的复杂创作现象。它在文学处于低谷之际悄然孕育,逐渐发展壮大,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目前,理论界对“新写实小说”还存在不少争议,但无庸置疑,它是近年来文学多向度发展的结果,是文坛由“浮

  • 标签: 新写实小说 八十年代 一地鸡毛 现实主义作品 大众读者 《烦恼人生》
  • 简介:沉寂多时的孟京辉去年岁来推出了前苏联作家马雅可夫斯基的剧作《臭虫》。因为有“孟京辉”三字,观众依然如潮般涌向剧场.只是继而,失望也如潮般涌出。过于注重形式,既无往日的幽默又无往日的深刻,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但孟京辉说:“我要保持我的风格。”他还举例说,“大家都认为《荆柯剌秦王》是陈凯歌的败笔,我却看得津津有味”。孟导不承认他的失败。

  • 标签: 两难选择 艺术 大众 个性 马雅可夫斯基 孟京辉
  • 简介:  早上,李勋走出派出所的门,就开始急促地大口喘气.刚才听过传达会议精神,讲:最近吸毒人员有增加趋势,尤其是本区西南片区和西北片区.社区民警要在居民中深入调查……将列入考核指标,等等.……

  • 标签: 城杯 大众经济 征文沉底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轻易地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有史无情是史官所长,有情无史乃诗家之风。事实也正是,对于历史人物,古代的历史学家记载的大多是他们的事迹,比如学说、政绩等等。而其丰富的内在的情感世界,这本应是他们所有事迹的出发点,却恰恰被一般的历史学家所不介意而又常常成为文人们虚构和演绎故事的素材。在这种认识的局限下,那些波澜起伏的时代心潮,那些在各种各样物欲和意志支配下活动着、较量着的人们,他们的心态变迁的历史似乎都不见了。其

  • 标签: 回声研究 大众文学民间 心灵回声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日益崛起,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黑人女性的自我塑形问题,即黑人女性如何从支配性的定型形象发展成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义的主体。因此,黑人女性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对主流话语,尤其是大众文化中的表征系统所建构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批判性审视和思考,进而抵抗和颠覆主流话语的表征体系,

  • 标签: 黑人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 大众文化批评 文化表征 形象发展 20世纪70年代
  • 简介:有"台湾新文学之父"称谓的赖和不仅支持台湾话文运动,而且尝试将台湾话文用于创作,并非如叶石涛所说的那样,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愈见强烈的证据,而是他主张以台湾大众日常所使用的台湾方言土语,去建设言文一致的大众化文学,藉着口语中方言、俚语、俗语的运用,不仅要呈现出台湾的乡土特色,更要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直接打进广大的社会群众中,以达致文章救国的初衷.

  • 标签: 赖和 台湾话文 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