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我在后院待了不到两分钟,罗杰·特尔福的秃头就从分隔我们两家的栅栏上伸了过来。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只要是在我们这个街区发生的事情,那就逃脱不了特尔福和他妻子艾琳的法眼。如果只把他们说成是那种普通的多管闲事的邻居,那对他们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是此类邻居中的典范、标杆、楷模,将偷偷摸摸、蹑手蹑脚、疑神疑鬼、探头探脑、涎皮赖脸、粗鲁无礼发挥到了极致。

  • 标签: 生活 不公平 邻居 妻子
  • 简介:纳西文化虽为庞德《诗章》的一个亮点,却未见有人加以文化解读。庞德根据英译纳西经典与两位纳西文化圈内人的诠释,在《诗章》续篇《诗稿与残篇》创作了纳西诗篇。这些诗篇将纳西经典的殉情女子与离世的意象主义诗友杜丽特尔叠加,表达诗人对自己与杜丽特尔一起发动的意象主义运动

  • 标签: 中的突破 庞德诗稿 残篇中的
  • 简介:在当代口语,'小样'予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从方言引入、不甚文雅的名词(女士们的第一联想可能是化妆品专柜),因此或许会有读者在第一眼看到本文主标题时感到困惑。本文所要谈及的,当然不是作为谩骂词汇的'小样'的沿革或者社会语言学问题(这或许又会让一部分读者感到失望),而是今人或已隔膜的中国古籍刻印的一个历史现象。

  • 标签: 写样本 蜕庵集 豫恕堂 中国典籍
  • 简介:叶芝中晚期诗作呈现出一种身体转向。对叶芝诗歌进行身体修辞文化研究,考察其身体叙述的文学性或身体的文本修辞性,可以有效地揭示出其诗歌文本众多身体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从而对爱尔兰历史的社会文化话语和叶芝的文化政治立场获得全新的认识。叶芝诗作的文本身体大致表现为死亡或衰败的身体、欲望化的女性身体、变形的身体三个重要叙述类型。身体不仅是叙述的对象、叙述的内容,同时也是叙述的媒介。

  • 标签: 身体 修辞文化研究 叶芝
  • 简介:叙画诗被称为“用语言再现来表现视觉再现”的一种诗歌类型,它主要反映了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而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在性别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叙画诗中,语言/男性主导着,甚至压迫着沉默的图像/女性。彼得拉克在他的《歌集》对劳拉叙画诗式的描写有着非常强烈的“恋物”情结,劳拉时常被表现为零碎的物品:珍珠,黄金,玫瑰,雪等等。这类型叙画诗式的描述反应了诗人的野心——他想要“物化”他的爱人,使她成为一个永恒静止的,沉默的艺术品,以承受来自男性的凝视。因此劳拉并不是一个和彼得拉克互动的,活生生的爱人,她被转化成一个偶像,一个永远都得不到的物品,不断为诗人情欲的凝视所追踪。在彼得拉克“物化”劳拉的过程,他成功地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女人”。然而,诗人意识到人类语言的空虚,他发现语言并不能代替劳拉的“在场”。劳拉的永恒缺席另一方面也不断刺激着诗人去寻找一系列的“能指”去替代她的在场,最终劳拉的女性形象在过剩的“能指”中被扭曲。

  • 标签: 叙画诗 彼得拉克 《歌集》 性别 诗学
  • 简介:我们为何惯于诉诸民族标签与地理坐标(如“爱尔兰最佳当代诗人之一”“一位美国五十年代的诗人”“1927年生于西班牙卡迪斯”等)来讨论诗人之作品?面对以地缘政治分析来把握当代诗歌的潮流,本文以此为基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作为艺术形式存在的诗歌与民族想象之间难以调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作者的讨论围绕75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诗人对民族归属等问题所做出的回应展开。文中涉及的访谈均为本文作者及其同事以《解读伟大创作——以诗为例》为题,于2013—2015年间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共同采集完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以当代主体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这一历史使命问题为着眼点,将访谈的部分选段作了情境化处理,从而使整篇论文上升到前沿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层面(布鲁贝克、卡萨诺瓦和马莱舍维奇等学者均聚焦过这一问题)。正是诗歌语言本身的找寻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枚试金石,继而引发了作者“更从何处觅诗源?”的探问。

  • 标签: 诗歌 归属感 召唤 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