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如同在中国古典研究领域,在西方古典学领域里也存在着“考证”与“义理”的交互关系问题,并具体表现为古典语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张力。这一张力被青年时期的尼采推向了极致,本文便以尼采论述的“荷马问题”为例证,将这一问题置于18世纪末古典语文学在德国的兴起以及贯穿19世纪德国古典学的两大潮流——“人文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思想史脉络来理解,呈现其中内含的古典语文学与哲学之间的本质性争执,试图阐明“古典语文学”从何种“义理动机”与“价值判断”证得“荷马之道”为“古典主义”,而尼采如何对“荷马问题”进行重估,运用从“古典语文学”转化而来的“哲学”将“荷马之道”推向“前古典世界”(一个涌动着原初的创造力和毁灭力的希腊精神的母腹),从而为20世纪的早期希腊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

  • 标签: “荷马问题” 尼采 古典语文学“ 古典主义”“ 历史主义”
  • 简介:舞蹈与音乐是人类艺术中最为古老的艺术种类,其二者从古至今都是紧密联系着的艺术形式,在表演活动中”联袂”演绎。尽管随着各类艺术的发展,体系逐渐成熟,分类越来越清晰,但舞蹈与音乐表演二者却始终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舞蹈中音乐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影响着舞蹈的表演活动。因此,深刻分析舞蹈和音乐的关系能更好地认识到舞蹈中音乐的作用,这无论对舞蹈编导家还是舞蹈表演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也能为舞蹈观赏者提供正确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的观赏活动。

  • 标签: 舞蹈 音乐 节奏 相辅相成
  • 简介:范西姆男,壮族,1939年11月出生,广西凭祥市人。著名壮族音乐家。先后进人湖北艺术学院音乐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1966年毕业于中围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

  • 标签: 音乐人 中央音乐学院 民歌 民族音乐学家 1939年 艺术学院
  • 简介:阴法鲁先生(1915-2002),山东省肥城县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和音乐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昆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标签: 阴法鲁 文学研究 音乐 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1939年
  • 简介:乔治·爱略特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对犹太形象的塑造与其对“音乐趣味”的讨论密切相关。通过犹太音乐家克莱斯默尔与中产阶级女主角关德琳在“音乐趣味”上的冲突,爱略特一方面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另一方面则凸显了犹太文化的情感力量。在她看来,“情感”所蕴涵的道德力量不仅能与中产阶级商品文化中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相抗衡,而且能修复物化了的人类本性所产生的冷漠与狭隘。可见,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音乐趣味”不只是一个趣味问题,它折射了爱略特对19世纪中产阶级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并丰富了英国文化批评传统的内涵。

  • 标签: 《丹尼尔·德隆达》 音乐趣味 犹太文化 情感
  • 简介:学界通常认为《默涅克塞诺斯》这篇柏拉图对话并不涉及哲学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对话中苏格拉底葬礼演说所含有关地生人神话和雅典政制的段落,发现这些围绕德性和政制问题展开的段落,实际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且暗中指向古典政治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最佳政制问题。本文认为,对于相关段落和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到对话结构包含的双重语境。苏格拉底有关葬礼演说段落的表面修辞针对的是公共语境;而对话结构设定的私人语境,就对话自身的戏剧情节来说,则可视为是对城邦未来治邦者默涅克塞诺斯的哲学教育。

  • 标签: 苏格拉底 《默涅克塞诺斯》 德性 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