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李白一生漫游干谒,四入越中,其现存干余首诗歌中涉及越中之地的有近五十首。这些诗篇,一半是他在游越期间所作,另一半皆是抒发其对越中的赞美、向往和留恋之情。李白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赋予越中山水新奇、卓绝的精神气韵,而越中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也强烈吸引着李白,并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给李白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到足够他宣泄激情和诗意的驰骋平台,成为他一次次精神炼化时的寄情之处。

  • 标签: 李白 越中诗 越中行 越中情
  • 简介:评论界对伍尔夫的研究往往聚焦她对城市的再现,忽略其作品中的乡村场景。本文以《达洛维夫人》、《奥兰多》和《岁月》为例解读伍尔夫对乡村空间的构建,探讨其乡村书写的文化内涵。伍尔夫作品中的乡村形象和田园意境一方面与英国文化中的乡村情结息息相关,同时映射出在大英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背景下,英国文化界对英国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自觉思索。伍尔夫笔下的乡村空间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通,富含人文关怀,与刻板压抑、力图彰显和维护帝国权威的都市氛围形成鲜明对照,是一种有效的反殖民主义书写策略。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乡村 城市 帝国 民族身份
  • 简介:语法通常包括实词虚化和短语词汇两个过程。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一齐”由并列关系的词组虚化为副词的过程。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阐述了“一齐”语法的历史成因。通过考察发现,“一齐”的演化是韵律、语法、语义协同作用的结果,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语义产生变化,韵律则使处于稳定音步中的两个并列成分被“桎梏”起来,逐渐词汇。语义的演变,也可以改变句法位置,由于“一齐”常放于形容词和VP之前,使其具备了副词的语法功能。

  • 标签: 一齐 副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在明清文人中,李渔堪称是一位奇才异人。他三十开外就放弃追逐功名,日后将小说、传奇创作视为毕生之事业,并率领家班女乐,实践自己的戏曲追求;又熟谙园林艺术、服装设计,在饮食、美容、旅游、养生诸多领域追求时尚生活趣味;他虽是布衣,而交游遍布朝野;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勤奋"笔耕"与"舌耕",开拓出一份在清初颇有影响的文化事业。在经营文化事业的同时,李渔出游在外亦兼行商。尽管如

  • 标签: 李渔 知识产权意识 经营文化 时尚生活 家班女乐 园林艺术
  • 简介:作为英雄失路的千古悲歌,项羽《垓下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强烈。它曾拨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悲歌慷慨的项羽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形象。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蕴涵,从中我们能够窥见项羽的个性与弱点,进而探究其失败的原因。本文结合相关的历史记载对这首诗进行历史与文学性的解读,揭示其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背后的深层意蕴。

  • 标签: 项羽 《垓下歌》 解读
  • 简介:"80后"批评家周明全以"跨界"与"在场"的方式,一方面有针对性与有选择性地开掘了在文坛活跃的"80后"批评家,另一方面另辟蹊径地勾勒出了正在崛起的一代批评家文学批评的图景。他在"80后"批评家的开掘与推介中,引入了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维度,更进一步在"绝境突围"的判断中构造出了"80后"批评家群体"枪"与"玫瑰"并置的主要特征,其中隐含的方法论意义,更加值得关注与重视。

  • 标签: 周明全 “80后”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