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人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山”何指,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绵州彰明的大匡山。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杨慎《升庵集》(卷三)、王嗣爽《杜臆》(卷三)、仇兆鳌《杜详注》(卷十)、杨伦《杜镜诠》(卷八)等。

  • 标签: 《不见》 诗意 杜甫 《杜诗详注》 平议 《杜臆》
  • 简介:杜甫流寓成都的几年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岁末抵达这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去,内中除有一年多(762年7月至764年3月)流寓梓州和阆州外,实际在成都草堂住了将近四年。这是他除长安之外住得最久的地方。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春

  • 标签: 杜甫 “草堂诗” 唐代 诗歌创作 自然生命 文学题材
  • 简介:杜甫有一首《不归》,怀念一位从弟: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 标签: 数学知识 杜甫
  • 简介:杜甫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成都,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他如何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呢?此时杜甫辞官已近半年,又带着一大家子漂泊了那么远的路程,囊中早已空空如也,他怎能维持全家人的衣食,

  • 标签: 杜甫草堂 史话 辞官
  •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为媒介思考和探索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 标签: 史蒂文斯 超级虚构 艺术想像力 感觉经验 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
  • 简介: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以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为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入入画、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如画”的书写特征。

  • 标签: 纳博科夫 画入诗 诗入画 诗即画 “诗如画”
  • 简介:杜甫《壮游》诗云:"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按此诗所叙,他第一次入长安考试落第后,内心似乎对此并没有多在意。此时他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做官,于是他便到兖州看望父亲。依《壮游》所述,这段时间,他的确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贵公子生活,所谓"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同时,他还在齐鲁四处游历,参访古寺,结交新朋。

  • 标签: 律诗 兖州 杜甫 解读 父亲 齐鲁
  • 简介:以数字入,也是作诗一法。因为近体诗讲究"对",所以往往在五言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三字上、七言的第五字上,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形成数对,以增加的韵味。如"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周必大《胡元之提刑迂途相过宠示二,次韵为,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梅花的傲寒铁骨,榴花

  • 标签: 数字 范成大 周必大 七言诗 五言诗 嵌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旨,考辨题,保存苏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

  • 标签: 苏诗 补注 顾原 诗旨 广征博引 开清
  • 简介:理查德·科里每当理查德·科里向街市上走来,我们这些人总站在人行道上看他:面目长得清秀,身材纤瘦但气派,从头到脚透着一股绅士的光华。而且他总是一副爽洁素净的打扮,讲话的时候总有温文尔雅的风范;但是他说声早晨好还是引起人们脉跳加剧,①走路时全身带着光芒。...

  • 标签: 理查德 卡其布 古人声 白费劲 今文学 底比斯
  • 简介:1歌颂战争、将军与帝王,歌颂修建的城邦、结义的联邦,多么高贵的事呵,我卑微的笔墨比称不上:

  • 标签: 歌颂 帝王
  • 简介: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旨,考辨题,保存苏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时对史籍中有关苏轼的舛误之处,也做了驳正。同时,该书保存了大量的募轼自注。查氏阐释旨,考辨题,注释所涉人物与地名,尤为翔实。查慎行的注释,还在系年、补遗、辨伪方面,取得了重要实绩。

  • 标签: 苏诗 补注 查慎行 广征博引 注释 初学者
  • 简介:南宋理宗宝庆年间,江湖诗人刘克庄因《梅花》引起了一场祸:刊载此诗的陈起的《江湖诗集》版被毁,仕人作诗遭禁,五六位诗人因此事牵连遭严谴。这在南宋一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很典型的。而祸的发生,与有人仿拟刘子晕《汴京纪事》二十首之七有极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诗人 《梅花》 江湖 刘克庄 诗集 中国文学史
  • 简介:自古诗人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酒又往往成为诗人借以消愁之物。李白一语道破酒与诗人的深层关系:“借酒消愁愁更愁。”千古以来的诗人,有谁不是如此呢?千古愁情,难以遣怀,唯酒与文,可买诗人一时解脱一时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标签: 诗人 饮酒 形象 杜甫 李白 愁情
  • 简介:鲁迅的《伤逝》堪称“最伟大的抒情诗”,把它置于中西悼亡之中进行比较解读,不难发现它与整个悼亡诗文类的动机及其传统的契合和差异关系。《伤逝》既是传统影响下的产物,又是个人超越意识的结晶。它既保留了中国悼亡惯有的感性力量,又浸染上西方悼亡擅长的思辨色彩。它是“”与“思”的混合物。

  • 标签: 中西悼亡诗 《伤逝》 动机
  • 简介:《红楼梦》有《好了歌》,《好了歌》中“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积到多时眼闭了”四句,沉痛利落,让爱财守财成奴者惊出一身冷汗。时光倒转到上古时期的《诗经》时代,同样的醒世歌谣却有着另一种写法:

  • 标签: 《好了歌》 诗眼 《红楼梦》 《诗经》 上古时期 歌谣
  • 简介:以色列11首[以色列]拉结丑牛译不育者啊,我若有个儿子,一个心爱的儿子,一个长有卷曲的黑发、聪慧的眼睛在清晨的天空下,在花园中行走的儿子,一个心爱的儿子那该多好!我将管他叫乌利,可爱、欢乐的乌利,多美的名字,象充满欢乐的光明,象洒在露珠上的阳光,象...

  • 标签: 诗歌创作 女诗人 耶路撒冷 唐菖蒲 特拉维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