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提到诗人,或曰唐代各式才子,一如浪漫洒脱的诗仙李白,一如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或曰近代诗坛大家,一如情系康桥的徐志摩,一如向往春暖花开的海子。诗人,如此遗世独立的一个身份。他们总能在诗作中觅得世界的另一端,来盛放自己内心郁郁葱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诗人的世界是一面明镜,可深思地观望到过去,可直接地观察到

  • 标签: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徐志摩 康桥 诗歌理论 伐檀
  • 简介:一个普通的冬日/在北温带。一个并不富强的国度/康康/你降生在一个诗人家庭父亲给予你的空间被书切割/我的爱都排成铅字四处游荡/康康/书架上满满站着父亲的肋骨赤裸裸来去是生命的本质/一出生你与我便产生了共鸣/儿啊/你每一个皱褶都那么自然/不像我,被阳光揉疼的纹路/一直爬进了心脏诗是无法卖的/还有灵魂/父亲的良知扎入黄土深层/翻开看/满是地球的血肉

  • 标签: 康康 四处游荡 痛苦挣扎 黎明前的黑暗 世道人心 从零开始
  • 简介:在我的心目中,功就是古道热肠、从容洒脱、幽默风趣的化身,在出身门第、名利地位、挫折灾难、纷纭世事面前,取得了真正的自由,以毕生的经历、成就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的旧体诗词(集为(《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本节所引功诗均出此书),量虽不大,质却甚高,所谓“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者也。他的诗,又以唐宋体居多,但篇数不多的后唐宋体诗却为后唐宋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贡献可谓大矣。

  • 标签: 宋体 后唐 诗话 启功 邵燕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刚刚正式建成,中国商家早已经瞄准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商机。广西三环企业集团总裁陈林认为,由11个国家组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大市场。对企业来说,这是一块美味的“大蛋糕”。

  • 标签: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企业 商机 闸门 投资 企业集团
  • 简介:笔者最早见到诗人马代是在2013年的夏天,那年北上青岛游玩路过济南,有幸拜见了一些诗人,马代是笔者见过印象深刻的一位。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有着齐鲁大地人的热情、豪爽和真诚。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马代和野雪驾车让笔者领略了传说中的济南夏天。汩汩而出的趵突泉水、透人心脾的茶棚香茶、幽静渺远的小寺庙、接天莲叶的大明湖、湖上的冲舟翱翔……让笔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北方汉子。而事实也正是

  • 标签: 北方汉子 齐鲁大地 真性情 湖上 山东人 秋风秋雨
  • 简介:我一眼就能认出这位女清洁工,无神的眼睛里/挂着春天的沙子她干瘦,焦黄,头发干枯,手指粗糙,木然/一直推着拖把给社会擦拭污垢"她有残疾的丈夫,或病重的婆婆,还有还有/需要上学吃饭的孩子?……"或者这些都不是,她每天十二小时以上的劳动/只兑换别人四分之一的钞票那些叫正式工的人,清闲,光艳,都像管理者/不断把干净的地方反复弄脏

  • 标签: 人文关怀 唐宋诗 诗圣杜甫 一切时 诗歌领域 悲悯情怀
  • 简介:<正>莫泊桑(1850——1893),这个被誉为“短篇之王”的文坛流星,虽然在文坛上痛苦地一闪而过,然而这颗流星所放射的光却是那样的耀眼。如果我们对其中短篇小说作一整体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个独特的情韵系统,即“悲怆而凄然”。然而,在我们体味到这一情韵时,不禁要思索: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为何见不着明快乐观的基调呢?为何作家的字字珠玑却谱就为一种悲怆凄然的情韵呢?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种情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抗战激情与伤感,小人物的痛苦,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娴的畸型、幻灭等等,令读者心中感到一种抑郁。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作品中,凄然与得意,悲与喜相交相融,而以凄然,悲泣占据情感领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感上的冲击波。由此,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情韵便由其情感领域中的几种情绪元素总构为一个“悲怆而凄然”的系统。而构成这一情韵

  • 标签: 小人物 中短篇小说 作品 人情世态 莫泊桑 爱情婚姻
  • 简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另类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它超越一般末世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类对技术控制论的恐惧。小说借助于对末世战争境况的描写,集中展现了技术打造的仿象对真实的侵袭和抹除,揭露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轰炸所造成的权力陷阱。不过,迪克在小说中仍然保留了拯救的希望,从而摆脱了一般反乌托邦小说黑色绝望结局的窠臼。

  • 标签: 菲利普·迪克 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
  • 简介:主体的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的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新的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的时间性的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的主体生成所发生的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的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的忧思与批判。

  • 标签: 逻辑时间 “我”之生成 群体逻辑 系统性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