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本刊从这期起,新设“中外文学关系”一栏。该栏文章主要介绍和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彼此之间的联系,所涉范围为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等。中外文学研究者的研究论文,作家的自述,以及中外作家交往的记叙,均拟刊用。欢迎作家和研究人员不吝赐稿。

  • 标签: 巴金 作家作品 文学现象 外国文学 俄国文学 左拉
  • 简介:<正>对于自认为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巴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影响无疑居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巴金曾经说过:“现在文科学生都知道说但丁、莎士此亚、歌德等等如何伟大,然而对于这几位文豪,我却溲有好成,过去的文人我比较喜欢的倒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左拉。”几十年后,巴金再次谈到国外作家的影响时,第一个名字又是屠格涅夫。

  • 标签: 巴金小说 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作品
  • 简介:巴金的小说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巴金曾说:“在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大的。”但巴金作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巴金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对探究巴金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对“以花喻人”文化传统的发展、对传统伦理的情感归依、对家文化的思考和探究等方面,深入探析巴金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 标签: 巴金 小说 传统文化
  • 简介:(音杭)首"为宋元小说、戏曲中对妓女常见之称呼。今人通常将"首"理解为上等妓女,如《辞海》:"宋元时上等妓女的称呼。"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宋元时称上等妓女,居班列之首者曰‘首’。"这种解释虽然正确,但却过于简单、笼统。"首"一词,实与宋代官妓制度密切相关。对它的由来及含义的变迁进行全面地考察,不仅能觇见宋元青楼文化之情形,更可观一时风气之淳浇,加深对文学作品社会背景之了解。

  • 标签: 官妓 顾学颉 元曲释词 班列 元时 陈玉英
  • 简介:综观巴金的整个文学翻译历程,他经历了从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迷恋到最终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的思想发展过程,带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巴金对外国文学的接纳并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而是辩证、理性地吸收,为他所用.

  • 标签: 巴金 文学翻译历程 翻译选材 翻译功利性 文化解读
  • 简介:罗昭把握商业机会的方式,有时会让他的下属觉得“脑子不够用”,他那跳跃性思维模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 标签: 罗昭行 企业家 商业机会 思维模式
  • 简介:复义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诗歌中存在的复义,不少学者已渐渐放弃了对究竟其中的哪一种意思是诗人写作时要表达的原意的穷究,而更倾向于立足于作品本身,将作品语言确实能够容受的解释皆视为理解作品时的合理阐释。

  • 标签: 王昌龄 《从军行》 唐朝 中国 文学研究 诗歌
  • 简介:中唐诗人李贺是乐府诗创作的名家。他的乐府诗,不仅古乐府时有翻新,而且新乐府也超迈前人。《雁门太守》是李贺古乐府代表作,这一曲名的歌辞本是歌颂东汉洛阳令王涣事迹,李贺则彻底翻新了这一本事。他用《雁门太守》来描写边塞战争场面,渲染城池遭遇重围时的凝重气氛,反衬危城守将誓死报君的气节。在艺术特色上,这首诗借助于奇妙的色彩搭配和奇特的语言表现,创造了乐府诗史和边塞诗史上的双重经典。

  • 标签: 李贺 《雁门太守行》 乐府诗
  • 简介:艾芜的《南行记》中刻画了一群生活在山峡深林中的江湖人,他们多从事非法或劫掠偷抢的勾当,这样的生存方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凋敝、政治动荡的民国乡村十分普遍。然而他们并不是坏人,他们的人性人情甚至令具有道德优越感的叙述人——流浪知识者"我"也为之感动,这就使作者的情感和审美判断总是处于一种悖论的状态,从而造成了小说的叙事张力。《南行记》中所肯定的主要是个体生存的坚韧生命力量,这样狂暴而旺盛的生命力往往会逸出道德的约束和拘制,显示出一种自然状态。其生命的原力以及自由的形式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互为和谐,时而呈现出一种与自然的狂暴阴郁相类似的野性和兽性。

  • 标签: 匪盗叙事 江湖人 原始生命力 抗争意识
  • 简介:道立于一。在《书象文献》每期封面赫然标有“道立于一”的古文图式——一笔挺起《尚书》大义。大音声起,一阳柱其间,上之用,呈大吕方启之象。由此洞见书象之立量宏旨。书象学象理根本是大张指示之用,是东方哲学之用,是圣人薪火之燃。

  • 标签: 东方哲学 抽象主义 艺术 视觉 天文 《尚书》
  • 简介:朝鲜诗人金昌业的《老稼斋燕日记》,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作者随朝鲜使团出使中国为背景,再现了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社会风貌和宗藩外交制度下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与差异。作品以写实笔法描绘出“辽东一山海关—北京”驿路上的中国北方生活图景,其中对外交仪节的记录、风物民俗的观照,以及文化交流的叙述,均透过“他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完成,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深入研究18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了解中朝文化交流实况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18世纪 中国《老稼斋燕行日记》 朝鲜诗人
  • 简介:在爱国诗人陆游长达九年的入蜀经历中,蜀州之行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试图从诗人的心态变化出发,结合其在此期间的诗歌创作进行分析。通过窥探陆游诗歌风格的变化和爱国情怀的心路历程,还原一个更加真实和立体的爱国诗人形象。

  • 标签: 陆游 蜀州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