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鲁迅认为要解放妇女就要解放社会,因此他首先提出"节烈"问题。他还认为要解放妇女,首先要让她们成为"娜拉",有觉醒的思想与出走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独立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恢复她们的"妻性"。虽然鲁迅是站在启蒙视野下阐述自己的妇女观,但他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具体行动上还是会与"解放女性"思想有所矛盾。

  • 标签: 鲁迅 妇女观 解放社会 解放女性 矛盾
  • 简介:《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用了三十多年心血创作的一部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全书否定了旧的男女等级制度,提出保护女性权益的条例,对妇女的社会角色及交际范围进行了探索性拓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想的妇女观。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镜花缘》 妇女观 理想
  • 简介: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泰斗,正如本·琼森对他评价的那样:他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也属于所有的世纪。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造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曾经创作出了各种经典的人物。而在这其中,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感人情深的朱丽叶、聪明美丽勇敢的鲍西娅、痴情勇敢的苔丝德蒙娜、纯情不谙世事的奥菲莉亚、美丽纯洁善良的米兰达等;伴随着这些正面角色的还有一些性格饱满的恶妇的存在:狠毒残酷的麦克白夫人、狡猾的高纳里尔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反映、揭示了不同时期莎士比亚不同的创造思想。

  • 标签: 莎士比亚 妇女形象 思想根源
  • 简介:<正>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开幕式于6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隆重举行。大会倡议与组织者、北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妇女文学 中国女作家 女性形象 托妮·莫里森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现实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俄国文艺学派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它对当代翻译研究的文化学转向,以及翻译政治批评范式的建立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在考察该理论内涵和学术立场的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文论对其核心概念"艺术现实"和"历史现实"等进行分析,指出"艺术现实"与"历史现实"的非对应性以及它自身的非单值性,正是影响其"历史现实"、"原著艺术现实"和"译著艺术现实"三者等值关系成立的原因所在.

  • 标签: 现实主义翻译理论 现象学 艺术现实 学术立场 历史现实 非对应性
  • 简介:<正>历史的回顾欧洲悲剧理论,先由亚里斯多德开始创立科学体系,黑格尔继续进行深刻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这是两大高峰。他们的美学思想,曾经先后在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总结古希腊悲剧的辉煌成就,在《诗学》中系统地阐述了悲剧问题。他在著名的悲剧定义(第六章)中,关于描写对象、艺术手段、表现方式以及悲剧快感,作了明确规定。他认为,戏剧所“摹仿”的是“在行动中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他指出悲剧包含六个成份,“最重要的是情

  • 标签: 悲剧人物 悲剧性 俄狄浦斯王 悲剧理论 悲剧冲突 悲剧快感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特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本文探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情感在妇女写作中的认识,指出,由于愤怒严重地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和作者创造力的发挥,伍尔夫主张作者要摈弃它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否定了广义上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相反,正是基于对情感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伍尔夫才提出女作家切不可让愤怒在创作中恣意膨胀。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作家 情感 写作观 作者 英国作家
  • 简介:酷儿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便深受后结构主义影响,大多数酷儿理论的相关著作及选集前言,都选择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概括酷儿理论精要,而处于福柯及巴特勒理论体系根基位置的身体,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并且,近年来学界的身体转向对酷儿理论也鲜有提及。本文旨在借助重读福柯及巴特勒的相关著作,为理解酷儿理论挖掘新的身体视角。本文认为,酷儿理论的精髓在于揭示话语规训身体的机制,发掘身体突破话语规范的潜能,身体视角可以促进酷儿理论的转型,且能够推动酷儿研究的跨学科合作。

  • 标签: 酷儿理论 身体 后结构主义 福柯 巴特勒
  • 简介:“现代化理论”及“传统—现代”论是当代西方中心论的新形态,“依附—反依附”理论及“中心—边缘”二元观则对此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把“世界体系”作为基本单元,对人类现代社会进行综合整体把握。其“中心—边缘—半边缘”三元结构论是对“东方—西方”或“西方—非西方”二元对立模式及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超越,形成了全球观与现代世界史的新模式,启发了阿布—卢格霍德、彭慕兰等一些学者发现“现代世界体系”之前的“早期世界体系”,从而对世界历史的结构做出了新的解释。柄谷行人“资本—民族—国家”三元构造论及“走向世界共和国”的瞻望,则是对“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对“东方—西方”二元结构论的再超越。

  • 标签: 比较文化 “世界体系” 东方—西方
  • 简介:“根基主义”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十分醒目的,集政论、哲学、文艺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的新斯拉夫主义理论派别。本文拟对“根基主义”及其民族文化审美理论作一讨论。

  • 标签: 根基主义 文化根基 精神和解 斯拉夫主义
  • 简介:评价理论分为态度、介入、级差三个系统。它是研究语篇中词汇语法框架所体现出的人际意义的理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简练、内容深刻,体现了人们对待同一事情的不同态度和思想道德水准。用评价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语篇资源的深层次解读,展现小说中人物间的人际意义。更多还原

  • 标签: 评价理论 《白象似的群山》 人际意义
  • 简介:<正>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瞿秋白(1899—1935)在译介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方面,由于他跟鲁迅等许多左翼作家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五四”时期为开端,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较广泛地译介和宣传,则始于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运动 创作方法 文艺理论家 浪漫主义 拉普
  • 简介:固于近代哲学主体性一认识论范式的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的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的西方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范式的理论场域中,可以说明其经由现代解释学与现象学出场的理论路径及萁主体问性的本体论预设、对历史规定性与主体超越性的双向肯定与审美解放的理论旨趣,实现对接受美学思想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

  • 标签: 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 简介:正确理解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前提是将其放在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整体观照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他的意境理论是他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意旨是强调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 标签: 宗白华 意境 人格 美学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劳伦斯·布尔的《环境想象:梭罗、自然写作与美国文学的形成》与《为濒危世界而书写》两部环境文学批评专著中核心概念的变化与发展,具体展现布尔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说明两部著作在批评视野、核心伦理观与生态思想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显示出深层生态主义与人文生态主义不同的侧重点,代表美国第一、第二浪潮生态文学批评不同的立场与观点。

  • 标签: 劳伦斯·布尔 生态文学批评 环境文学批评理论 地缘性
  • 简介:文学研究与理论一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周小仪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化研究都在不断升温,给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是文学批评的对象与范围扩大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了。许多过去传统文学批评不屑一顾的东西,如侦探小说、科幻作品、...

  • 标签: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化批评 杰姆逊 莎士比亚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禁忌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