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正>安德烈·纪德(AndreGide,1869—1951)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这一时期的文学界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由于他的小说触犯了传统观念而引起人们的注意;20年代,他的小说的反宗教倾向再次引起轩然大波;30年代,他从左倾发展到抨击苏联的现状,又使他成为报刊注意的中心。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荣誉达到了顶峰。他被称为大师,

  • 标签: 纪德 伪币制造者 小说 主人公 传统道德 20世纪上半叶
  • 简介:<正>1992年的春天,陕西咸阳师专(这是我至今上过的最高学府)至少发生了两件大事,但肯定校史不载。像所有的历史一样,校史追求宏大的叙事方式,追溯艰辛而功勋卓著的过去,那些个人的、带有污点的和伤痕的故事被有意无意模糊了。个人故事进入历史一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是:那个春天,有一个老师死了。他死在学校的花园里,那是夹在男生宿舍和单身教职工宿舍之间的花园,有一条通往餐厅的、弯曲的、具有审美效果的小径。有人在打饭的路上发现有

  • 标签: 花园里 校史 陕西咸阳 我爱 一个女孩子 不好看
  • 简介:<正>为庆祝曹靖华教授九秩寿辰,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鲁迅博物馆、《世界文学》杂志社、《关东文学》杂志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八个单位,于1987年5月7日,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办了曹靖华学术座谈会。曹靖华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他译著宏富,中外弛名,桃李满天下。他作为五四以来我国介绍苏联革命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五四以来 鲁迅博物馆 世界文学 中国作家 陕西人
  • 简介:《吴兴华诗文集》首发式于2005年4月17日于北京大学举行,与会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英语系的师生以及吴兴华先生的生前好友。会上首先由吴先生的夫人谢蔚英女士介绍了该书的出版经过,然后由历史系教授、吴先生的挚友张芝联先生,英语系教授、吴先生的学生罗经国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土生先生分别以发言和诗歌朗诵的方式介绍吴先生的生平。

  • 标签: 《吴兴华诗文集》 北京大学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形式
  • 简介:<正>六十年代以前,人们所谈的南太平洋文学,都是西方的传教士,旅游者和作家们所写的作品,如A·格罗夫·戴在《太平洋岛屿文学》一书中所列举的一百种著作,没有一种是出自当地人的手笔。这些作品,正如西萨摩亚作家艾伯特·温特(AlbertWendt)所指出的,“不是罗曼蒂克的胡言乱语,就是属于种族主义的货色。”“不管怎样,早期的‘太平洋文学’告诉我们,他们写的都是白种

  • 标签: 六十年代 剧作家 英语文学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作品
  • 简介:<正>北京大学去年10月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散文家、俄语系系主任曹靖华教授从事教学、文化工作六十年举行庆祝会。邓颖超、杨尚昆、周扬同志等分别送来了贺信。学校领导、知名教授和曹靖华同志的好友、学生参加了庆祝会。张龙翔校长、季羡林副校长分别致了祝词。与会者共同赞颂曹靖华同志六十年来在党的教育和文艺战线上辛勤劳作和卓越贡献。

  • 标签: 北京大学 卓越贡献 文化工作 邓颖超 季羡林 系主任
  • 简介:<正>加拿大文学(英语部分)是世界文学中较年青的一部分。从殖民地时期加拿大文学的萌芽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加拿大文学的成熟阶段,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加拿大文学中没有象英国文学中诸如莎士比亚、弥尔顿、菲尔丁、拜伦、雪莱等文学泰斗,也没有多少宏伟瑰丽的文学巨著,即使与南方邻国(美国)相比,亦显逊色。因此曾有人怀疑加拿大是否有自己的文学。对此,加拿大著名的文学教授德斯蒙德·佩西作了中肯的回答。他在《加拿大的文学创作》一书中写道:“加拿大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对加拿大社会、政治和地

  • 标签: 加拿大文学 英语文学 殖民地时期 英国文学 英美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正>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批评理论之父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对于十九世纪加拿大文学批评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加拿大的文学界具有一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反理论倾向。直到二十世纪初,文学批评在加拿大才开始发展,但只是步人后尘,毫无创新可言,根本谈不上“加拿大”文学批评。然而,随着马歇尔·麦克卢汉与诺斯罗普·弗莱的批评著作的问世,加拿大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麦克卢汉从1943年到1962年之间发表的一系列的批评文章和随笔(1969年收集出版,名为《腹地的景色》),揭开了加拿大文学批评繁荣的序幕。弗莱的《批评的剖

  • 标签: 加拿大文学 阿特伍德 六十年代 文学界 维多利亚时期 文学批评理论
  • 简介:跟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加拿大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在历史上她曾经被英国统治近一百年(1763—1867),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她迄今才只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加拿大跟原宗主国英国(以及法国)的亲缘关系,在她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英国和法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在加拿大英语诗歌中,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就曾经长期占据了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加拿大跟同处北美大陆的超级大国美国是近邻,两国之间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两国人民自由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世更多还原

  • 标签: 20世纪 加拿大 英语诗歌 文学评论 现代主义
  • 简介: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于2004年4月6日——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近二百位来自全国各高等学校学报、各社会科学研究期刊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刊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也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在小组会上就中国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及其在本刊的实践作了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主持,

  • 标签: 中文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举行 学术规范
  • 简介:2005年4月18至20日,中法文化年学术活动“马尔罗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4月18日上午,80多名中外代表与嘉宾出席了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北大法语系系主任秦海鹰教授主持,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华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紧接着进行了第一场学术发言。

  • 标签: 中国 法国 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 文化格局
  • 简介: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蒙古文学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研讨会于2005年6月4-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新英教授致开幕辞,中国蒙古文学学会会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阿古拉,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著名比较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安教授,民族出版社社长禹宾熙在开幕式上致辞和讲话.

  • 标签: 蒙古文学 比较文学 研讨会 北京大学 2005年 学科建设
  • 简介:<正>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2年8月10日至16日在呼和浩特举行.加拿大驻华大使毕尔德为本届年会召开及加拿大电视周、印第安艺术家的演出举行盛大招待会.我国各地学者和加拿大、日本代表共94人与会,向年会宣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论文81篇.按论文篇数排列,分别为文学、经济、教育、文化、历史、语言、外交、民族、情报、法律及科技.从中将精

  • 标签: 加拿大 大使 民族 文化 内蒙古大学 年会
  • 简介:金秋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美文学研究中心与俄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2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学"为命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由来自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在广泛的话题上交流俄罗斯文学研究现状的别开生面的盛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名教授、学者出席了这次为时4天(10月19-22日)的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李英男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热情致词.俄罗斯使馆文化教育参赞缅捷廖夫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白刚先生到会讲话,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高莽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21实际 美国 中国 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开幕式
  • 简介:<正>勃特勒(SamuelButler)记载他碰见一个意大利男孩子,那孩子问他:“你们英国人准把郎费罗(Longfellow)的诗读得很多吧?”他答:“不,我们不怎末读他的诗。”他孩子诧异道:“那是什么缘故呢?他是一个很漂亮的诗人(averyprettypoet)呀!”这位惯持异见的作家显然过低估计了他本国人的

  • 标签: 外国人 日记 日本人 法语 威妥玛 二十年
  • 简介:为了进二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英语研究》、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与英语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9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中国语境下的莎士比亚与英语文学研究。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 英语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 简介:由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的“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美国及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专家、学者130多人与会。此次会议在国内首次提出“英语国家文学”的概念,更加科学地概括了当前英语文学的发展态势,涵盖了除英美文学以外的其它英语国家的英语文学创作。与会代表们从文学与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等各种文化势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出发,在国际视野中深入文学之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询了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的主导倾向和发展规律以及英语文学网络的文化互动性。

  • 标签: 《当代外国文学》 文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文化视角 文化互动 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