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在提到霍桑旅英札记《我们老家》时说,霍桑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允态度”,他在英格兰“与英国非利士人为伍”。根据阿诺德文化概念以及他对英国非利士人界定,霍桑问题在于他缺少希腊精神那种“意识自发性”,也就是那种欲彻底弄懂事物真相“智性冲动”。本文从霍桑生活具体历史背景出发,阿诺德对霍桑评价引子,通过分析《红字》道德主题,探讨在思想与道德冲突中,霍桑为何总是让思想隐退,道德作为救赎之路。

  • 标签: 霍桑 《红字》 阿诺德 自由思想 道德救赎
  • 简介:《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成名作,是作者亲身经历真实写照情感愿望真实表达。伊豆作为川端康成第二故乡,给漂泊中他带来了极大的人生安定之感和心灵归属之感,孤独旅情从而转变成为了回乡之情。本文意在解析作者将伊豆之旅视为归家之旅心路历程。

  • 标签: 归属感 存在感 人生的困境与幸福
  • 简介:情爱与外在一切限制性力量关系并非简单水火不容,而是一种悖论性存在。本文《荆棘鸟》中拉尔夫与麦琪爱情例,指出疼痛是人与自我沟通一个媒介,因为痛苦迫使受难者更专注于痛苦本身而忘却更多欲念,达到净化。人内心这种悖论而奇妙体验,使外在禁锢造成巨大痛苦成就了爱情恒久与伟大。也就是说,一旦外界束缚消失之后,伟大爱情可能性也就终结了。

  • 标签: 爱情 禁锢 《荆棘鸟》 疼痛 悖论
  • 简介:语文课堂上教小说时候,其实主要在教两个东西,一是小说主题思想,二是某种特定小说阅读方法。总结小说主题思想,本来是小说读完之后"讨说法",却常会变成"套说法",更变本加厉变成了"套答案",违背了语文学习宗旨。因而,教读法比总结主题思想更为重要。教读法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结合具体社会历史读法和解释;另一种是脱开具体社会历史束缚,关心更具超越性意义和价值命题。在这两种路径中,后者无疑更为重要。

  • 标签: 小说教学 阅读方法 《祝福》 鲁迅 祥林嫂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著名诗人,中心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教育模式——教育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小说与音乐结合是现代小说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作品融合了大量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音乐化"呈现、作品结构"音乐化"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拟像。石黑一雄小说中"音乐化"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现代小说"音乐化"进程赋予了独特文学和文化含义。

  • 标签: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 简介:天津当代作家林希通过"小儿"形象塑造,道说了一部天津卫侯氏家族恩怨情仇。作为一个新旧时代交替"妾","小儿"宋燕芳通过"自身努力"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秩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社会文化激烈动荡时期一个婚恋脚注。这个人物形象对于封建宗法制家族解构意义,传达了作者对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新审视与思考。

  • 标签: “小的儿” 儒家传统文化 现代都市文化 时代悲歌
  • 简介:先看两条材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曰: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范传正概括李白一生好酒,行卧不离;裴敬则更进一步,深味李白嗜酒衷曲,理解李白的人生取适。

  • 标签: 李白诗 嗜酒 唐诗 翰林学士 墓碑
  • 简介:《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经典课文。它出现在目前各个版本教科书中,而且从1912年入选由蒋维乔、庄俞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五册》起,其改编白话版与文言原版就是各个版本小学或初中教科书常备课文。其寓意看似简单明了:体现了一种知难而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精神。但是,细究之下,

  • 标签: 《愚公移山》 现象学还原 神话文本 语文教科书 经典课文 商务印书馆
  • 简介:刘震云小说《我叫刘跃进》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故事,表面上是在找一个优盘,隐喻层面是人在寻找“失去”自己。人角色与自我分离,将价值与意义寄托于外物,所以不断地寻找,赋予人生意义。这种荒诞处境在小说中幽默笔法充分揭示,作者成功书写展示了反抗荒诞可能,予以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深刻启发。

  • 标签: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反荒诞
  • 简介:小说是一种想象艺术,能够根据独立现实构建虚构世界。本文通过对《沙之书》和《骑桶者》这两篇外国小说研究,可以让学生对小说“虚构”特点有深入了解,让他们明白艺术“虚构”是如何体现具体细节、场景以及人物心理活动、故事情节发展,而这些都是以生活逻辑基础,是艺术真实性表现。本文主要以《沙之书》和《骑桶者》例,探讨小说虚构意义,让学生们通过小说来感受作品艺术真实感。

  • 标签: 小说 虚构 意义
  • 简介:由马根脑与林赛共同完成《物理学基础》一经问世,便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较为强烈反响,书中一些观点常常被物理学者拿来引证,反映出这本书在当时比较受到人们重视,同时该书也大大促进了唯心主义哲学普及和推广。但是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这本书原本一些观念也逐渐遭到质疑,很多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认为书中存在大量谬论。本文结合自身理解,针对此书发表应有的看法。

  • 标签: 悬空 基础 《物理学的基础》 感想
  • 简介:律赋兴盛于唐宋科举考试,形式与内容限制之严,较后世应试文有过之而无不及。唐赋中律赋数量最多,宋人曾赞叹当时盛况:"唐有天下,科试愈盛,自武德贞观之后至贞元元和已还,名儒巨贤比比而出。有宗经立言如丘明、马迁者;有传道行教如孟轲、扬雄者;有驰骋管、晏,上下班、范者;有凌轹颜、谢,诋诃徐、庾者"(沈作喆《寓简》卷五引孙何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白居易正是"名儒巨贤比比而出"中一位,当时颇负诗名之外亦被誉为律赋行家。

  • 标签: 白居易 对偶 相近 意义 形式与内容 科举考试
  • 简介:魏晋士人对自身之美的追求,是时代风气折射。这个时代知识阶层关注重心,在相当程度上转移到了“自我深情”和自身容貌之美上,并且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 标签: 魏晋 人之美 《世说新语》 人物审美
  • 简介: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综合性舞台艺术。《天鹅湖》是世界芭蕾舞剧重要代表作之一。全剧充斥着阴柔女性气质,其纯洁高尚思想内容,跌宕起伏情节结构,严谨高超艺术手法。浪漫抒情交响音乐,严格规范舞蹈动作以及典雅轻盈形体服饰,无不彰显着芭蕾舞巨大、深厚艺术魅力,也给欣赏者带来了独特审美体验与情感印象。

  • 标签: 芭蕾舞剧 《天鹅湖》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音乐 舞蹈动作 服饰
  • 简介:陈三立“格韵说”,上接魏晋以来格、韵论诗传统,下启近代诗学革新意识,对清代以来愈演愈烈唐宋诗之争进行分疏和整合。他唐宋诗精神气质基础,吸纳同时代学术思想、诗歌文化理论精髓,汇入历史意识和生命诗情,新学j中击下中国传统诗歌树立美学典范,回应诗歌未来路径问题。“格韵说”诗学价值取向已突破传统诗学辞章文艺学范围,成为具有文化观照和思想深度文化诗学。陈三立也正是通过赋予传统诗学更丰富时代新义,从而实现了传统诗学近代转型。

  • 标签: 格韵 同光体 文化危机 诗学转型
  • 简介:新文学后期海派徐打、苏青、张爱玲为主要代表,他们以上海为主要背景,注重抒写其传奇性故事、悲怆底色下传奇人物、传奇中蕴涵时代基色等,其后期海派因传奇抒写而独树~帜,备受读者喜爱和好评。本文探究其特征,以期寻求到后期海派对新文学独特贡献。

  • 标签: 新文学 后期海派 传奇
  • 简介:瑞妮和艾可哈特是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精心塑造两位叛逆女性形象,在小说集《金苹果》中,两个角色被植入特定淑女文化语境当中,身体意象叙写内含了丰富隐喻象征。本文从身体审美的视角出发,分析具体身体描述社会文化内涵,探寻两位女性如何借助身体表达展现精神层面的反叛、获取社会认同及最终实现自我。通过这两个角色对美国淑女文化传统价值观消解,身体叙述所隐喻美国南方文化嬗变得以生动呈现。

  • 标签: 韦尔蒂 《金苹果》 身体 淑女文化
  • 简介:本文2005年度获得川端康成文学奖短篇小说集《枯叶中蓝色火焰》中《棒球王》为主要解读对象,试图分析记忆和叙述在过原登小说艺术中发挥作用,剖析贯穿在他小说中暴力隐喻。追寻小说实践轨迹,体会读者在小说细节描写和叙述之中获得艺术享受。

  • 标签: 辻原登 《棒球王》记忆 叙述 暴力
  • 简介:无论是《达·芬奇密码》英文源文本还是两个中文目标文本在语言表述上都有许多模糊之处。根据这些模糊言语各自特点和属性,本文将它们分别划归三个大类别,亦称三个不同层面,即语言时空层面、文化时空层面、修辞时空层面。在语言时空层面,模糊语言表现形式可以是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在文化时空层面,模糊语言表现形式可以来自文化意义(包括由文化所指产生意义)或文化背景(即特定言语在特定文化环境中使用)上模糊;在修辞时空层面,模糊语言表现形式通常在于修辞意义(包括由诸如双关语、字谜等文字游戏所产生意义)或修辞手段运用层面(包括文字游戏、借代等手段在不同语言中均运用)上模糊等等。翻译中对于上述模糊话语处理最常用手法是以“模糊”译“模糊”,再从这一基本手法衍生出“模糊译部分模糊”、“轻度模糊译强度模糊”或“强度模糊译轻度模糊”等无限多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模糊话语 《达·芬奇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