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华读书报》的大牌记者,舒晋瑜纵横游走于文坛名流之间,自然有着广阔的人脉和丰厚的写作资源。这既是优势.也容易迷失——文人群体惯于趋名逐利,特别看重她的话语权,许多人找上门来,请求她写,她常常被人情包围。

  • 标签: 文学史 个人 写作资源 文人群体 话语权 迷失
  • 简介:在当下怎样来理解或建构新的“国家认同”,远较过去复杂,而新世纪的中国电影对于这一命题有着较为多样的表述。在《集结号》《十月围城》等影片中,表达了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纠结与融合;在《孔子》《建国大业》等影片中,正面强化了一个统一“国家”的合法性;而在《金陵十三钗》《非诚勿扰》等影片中,则传递出今天人们对于“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想象。时代语境的变迁,决定了中国电影人对于“国家认同”命题有了不同的叙述姿态。

  • 标签: 国家认同 新世纪电影 个人 国家 世界
  • 简介:资深作家方方和文坛新锐孙睿,以其观察现实矛盾的敏锐性,将笔触伸向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80后”新底层群体。两位新老作家以他们不同的视角和书写基调展现了“80后”新底层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他们的文本形成互补和映衬。通过代际视角研究,能更加充分地解读“80后”新底层群体的现实处境和精神诉求,以及两住作家对时代、对社会的冷峻思考。从创作主体潜在的性别文化立场的差异切入,则更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悲剧意蕴。二位新老作家对“80后”新底层题材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

  • 标签: “80后” 新底层群体 代际差异 性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