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民初以降,无论国学还是新学,无一例外有一种"望今""参古""日新其业"(《文心雕龙·通变》)的世纪性冲动。与此同时,食洋、食古而难化、不化,又是极易滋生的通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古今中西智慧资源适用的边界与限度缺乏必要的省思,其中,作为思想"表出"和"代表"的术语、关键的滥用是最突出的问题。

  • 标签: 中西文论 问题导向 通变 性冲动 古代文论 文变染乎世情
  • 简介:关键研究是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西方文化研究领域,以关键研究为主要理论形式和内容的著述不断出现。(1)关键研究代表人物、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认为,所谓"关键"有两种意涵:"一方面是在某些情境及诠释里,它们是重要的且相关的。另一方面,在某些思想领域,它们是意味深长且具指示性的。"

  • 标签: 关键词研究 文化思维 批评传统 英国文化 批评理论 思想领域
  • 简介:近年来的文论界,"关键"的研究具有强劲的势头,成为中国文论、美学或文化研究新的话语体系和新的开拓空间,而且有了不同凡响的理论成就。学术研究总是要与时代的发展并进,甚至在文化领域起着某种"导夫先路"的作用。反观中国学术界新时期以来的文艺学和美学的讨论热点,也就感受到中国文艺思潮的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关键词研究 中西文论 云曲 文论界 理论成就 中国文论
  • 简介:一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研究确实面临着一种认同的困惑:我们现行的这套文论话语是自己的吗?是鹦鹉学舌般地说着人家的话吗?我有没有,或者能否有,抑或该不该有自己的独特性?"五四"前后的学者们似乎没有这种困惑,因为他们还惊艳于"新学语"的强大魅力;五六十年代的学者也没有这种困惑,因为他们还沉浸在来自苏联的马克思主义阐释框架前所未有的有效性中。

  • 标签: 中西文论 文学理论研究 文论话语 西方文论 学语 比较诗学
  • 简介:明清时期,竹枝中书写云南少数民族形象的题材、主题呈现出“异域”及族群想象倾向,文人以竹枝的范式书写了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细节、文化生态等。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分析竹枝中建构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可以了解书写者对异己的书写策略、书写心态与文化认同,并探索竹枝文人如何运用寓居、游记、追忆的滇地体验书写云南少数民族形象及深层文化意蕴。竹枝中云南少数民族形象的书写,不仅记录了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彰显了文人借由云南少数民族形象的竹枝书写.对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会集体想象物的构筑,体现了一种自觉的身份认同,可更好地认识异质文化间的少数民族形象。

  • 标签: 竹枝词 云南少数民族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族群想象 社会集体想象物
  • 简介:从事理论研究的人,都非常重视关键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任何理论而言,了解了它的关键,实际上也就能比较便捷地了解这一理论的大体内容。关键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使它可以成为理论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词语;同时,就像一个人的名号或者绰号一样。

  • 标签: 中西文论 突围之路 文艺理论 西方文论 传统文论 文艺实践
  • 简介:包括文学及其理论在内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曾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界的一大热点,今天再提这一话题,许多人或许认为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或者说是在炒冷饭等等——对此需加以辨析。下面我结合"体用""本体"关键在中国现当代理论语境中的"旅行",来谈谈这方面的感想。我曾经指出。

  • 标签: 体用不二 文学本体论 中西文化比较 文艺理论界 理论语境 本体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