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他把自己扮成月亮的模样,或者隐蔽成一口草木掩映的水井,我们得猜谜或探险一样摸索着去读他的诗歌。或干脆,他让我们看不见、捉不住,也想不清楚,像瞎子摸象痴子娶亲。他的诗中充满隐喻,行文如堤絮,每一句里都有弯窍和转角。他闪躲,规避,溜边儿,我们赏得分明抓住了他的影子,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了深海……他是身子滑腻腻的美人鱼,我们却永远是拙笨的捕手。

  • 标签: 草木 美人鱼 诗歌 成一
  • 简介:北朝后期,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部文学有了长足发展。由于政治中心在关中的重新确立以及北周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洛阳、邺下、江陵、建康的大批文士进入北周,极大地促进了长安文学的发展。

  • 标签: 长安 诗风 庾信 西部文学 政治中心 北周
  • 简介:中国的现代性理念是建立在近代以来自然进化论的基础之上的,它以线性时间来标明现代性历史的"进步"性质与方向。但"寻根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转捩点,曾开辟过一个很好的反思方向。它在"向后看"的维度上,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内部来讨论民族灾难的发生动因,以否定线性历史的必然性,质疑进步理念的当然性。由此,"寻根文学"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导向了文化自省的路径,导向了对恒定的"深层结构"的寻觅和把握。

  • 标签: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现代性 民族灾难 线性时间 中国文学
  • 简介:2015年5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8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七十年再回首——重读《白毛女》"。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李松睿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陆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原所长李正忠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30多名青年学者出席了论坛。论坛详细梳理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以及70年以来的改编、演出历史,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文艺作品进行"再解读"思路的得失,并就歌剧《白毛女》的经典价值、当代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艺创作的成功经验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白毛女》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论坛 文艺创作 黄世仁 中国歌剧舞剧院
  • 简介:《诗经》中所采集的民歌,带着纯朴的山野气息和原生态的方言口语,以及许多原始部落的文化信息,是真正的民声表达和原始社会特定的艺术形式。出于政权统一和民众教化的需要,《诗经》的编纂者在采集之时,已对这些原生态的民歌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与筛选,这种选择既有政治方面的诉求,也有语言文字方面的需要。所以,今天后人看到的《诗经》"国风"中的160首民歌,已不是三千多年前活跃在陌上桑间的原始先民所演唱的民歌。

  • 标签: 西周民歌 《诗经》 雅化过程
  • 简介:儒家思想的社会主要途径包括: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引导以及推动,通过相关的乐器为媒介,传播儒家思想并使其社会。儒家思想社会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性、广泛性、政治性、伦理性以及幼年性。对于儒家思想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推动力的政策要求,儒家的思想可以为我国的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一定的文化营养。

  • 标签: 儒家思想 社会化 当今启示 途径 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