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也叫造型艺术。绘画是有生命的,一个有生命的绘画作品必然是美的,美在于生命。绘画的生命又是与绘画风格息息相关的,一幅画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这幅画的生命也无从谈起。所以说。绘画的风格在绘画中不仅是不可缺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画家在绘画作品中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个性风格,其绘画才能有生命力。绘画风格是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画家的绘画成熟的重要标志。绘画风格是哂家所唯一能够发现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美。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绘画风格中三个密不可分的因素: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独特的审美创造和独特的审美表现。

  • 标签: 绘画风格 生命 绘画作品 个性风格 审美发现 视觉艺术
  • 简介:与现实生活中的边缘地位相反,残疾人在影视作品中是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从《阿甘正传》到《钢琴课》,从《第八日》到《我的左脚》,残疾题材历来就是各国导演青睐的题材,以残疾人作为叙事主角的影片也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人际交流的程式化,使电影成为人类“集体感知”的对象,电影题材的选择往往承载着大众的某种文化想象。因此,某种题材的受青睐便不只是简单的题材重复问题,对这类题材的深入研究,往往能让我们窥见隐藏在光影之后的大众文化需求。一、残疾题材电影特质从表面上看,残疾题材似乎并不是通俗电影所需要的造梦原料,因为它与愉悦观众所需要的喜剧、性、暴力等甜蜜的陷阱相去甚

  • 标签: 题材走向 电影 残疾人 真实性 书写模式 影片
  • 简介:在艺术领域中,具象、抽象历来都属于最普遍、最广泛的范畴,自人类产生了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的平面艺术(绘画)和立体艺术(雕塑)以来,二者成为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方式,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具象、抽象这样陈旧而又新鲜的艺术范畴时,应该能够发现一些人类美学思想的发展规律及人类艺术发展与心灵历程的契合性。具象,在艺术领域中,特别是在绘画中指画面出现的被描述的客观对象以一种具体的形象出现。它基于人类欲将客观世界加以再现的强烈愿望,这

  • 标签: 具象绘画 客观物象 美学思想 现代美学 康定斯基 乔托
  • 简介:当政治界、经济界、思想界的人们对“三农”问题异常关注并将探索的触角愈益引向深入的时候,我们尽管不无期待,但却使我们屡屡失望的是,文学界对“三农”的表现少得可怜,“三农”问题似乎已在文学视野中消失了。这不免引起人们对文学界的揶揄和不满。文学尤其是小说逐渐从农村淡出,是作家集体有意的疏忽,还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作家丧失了民族自信?是对各种物欲的顶礼膜拜而导致的“英雄气短”,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下的自叹弗如?本文对此不欲多加分析,只是想阐释这样一种观点:农村题材创作的式微,其实就是作家对农民身份的缺失。

  • 标签: 农民 身份缺失 农村题材 文学创作 中国 思维方式
  • 简介:一、民族史·家族史·个人史乍一看来,历史题材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应该是一种充满个性的创造活动。但是,诚然如作家王蒙在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发言所说的:“我们作品创作的模式,有旧小说才子佳人的模式,更多的是苏联文学的模式,现在又出现了西方文学的模式,还出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模式。所有这些创作模式对于我们的创作和理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叙述范式 历史题材小说 中国 当代文学 艺术风格 审美描述
  • 简介:近年来,电影创作不景气,现实题材影片产量不多,历史片就更少了。在我印象里,似乎只有《秦颂》、《荆轲刺秦王》和《鸦片战争》有较大反响,褒贬皆有,毁誉并存。也许因为电影毕竟是有时间限制的艺术,两部写秦始皇的影片尽管故事内容不同,角度各异,但都像剪影艺术,“剪”出了某些历史学家所谓的“千古一帝”嬴政的肖像。这肖像,自然是周晓文和陈凯歌心目中认为的样子。在不能不对创作者们认真艺术态度由衷尊敬的同时,也萌生几分忧虑:即他们尚未彻底摆脱多年来党八股主流史观束缚,自觉不自觉地便陷入了非艺术学的思维定势中。这直接导致其作品思想立意乏善可陈。历史片不是电影化了的历史人物鉴定书,尤其不应搞成既有鉴定书的说明。

  • 标签: 太平公主 历史剧 太平天国 历史题材 影视创作 《雍正王朝》
  • 简介:曾经以大型画册《漓江百里图》在国内外画坛引起重大反响的壮族青年画家黄格胜,他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未来艺术道路一直为艺术理论家们所关注。由广西青年文艺评论学会和区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共同举办的黄格胜绘画艺术研论会于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南宁隆重召开。中顾委委员韦纯束,中纪委委员韦成栋,广西政协副主席黄独峰,区民委主任余达佳,区文联党组书记武剑青,区文联副主席蓝怀昌,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世荣、副院长王洁,国家级专家黄海澄教授。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邵伟尧,《南宁晚报》总编蓝直荣、副总编林万里等同志参加了讨论会开幕式。韦成栋、余达佳、张世荣、蓝怀昌、邵伟尧等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 标签: 黄格胜 艺术道路 艺术研讨会 漓江百里图 广西艺术 艺术理论家
  • 简介: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国古代所以缺乏长篇史诗,原因在于中国缺乏一个与古希腊相似的简单文化市场,而造成这一缺乏的根源则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生活结构。

  • 标签: 文化消费 诗歌题材 中国 古代 长篇史诗
  • 简介:长久以来,多出包括优秀影片在内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一直是党和国家对文艺事业的要求,是人民大众对文艺界的寄望和呼唤,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身执著追求的理想和方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突出政治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大格局之中,文艺创作也发生了观念的调整和题材、风格、样式的全方位突进。在电影界。

  • 标签: 文艺创作 人物形象 文艺工作者 人民大众 对文 七十年
  • 简介:<正>前几年,文艺理论界出现了一种否定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贬低解放区文学的现象.解放区小说和“赵树理方向”,更是某些人贬低和攻击的重点.有人认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倘从小说发展的主流着眼,则不能不指出这是一股‘逆流’.它使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故事框架逐步向多样化结构发展的现代小说重又发生逆转,向传统回归,愈来愈背离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潮流,最后走进了封闭性的死胡同.”这种观点,是对赵树理个

  • 标签: 解放区小说 中国解放区文学 小说创作 儿童题材 论解 兼评
  • 简介:上篇:"红色创业史"的小主题与大主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小说中,许多农民英雄身上都流淌着纯正的革命血液,柳青曾经是土改时期民兵队长的共产党员梁生宝;浩然中退伍军人、坚定的共产党员萧长春,都是战争年代的红色武装人员,接受过革命战争的熏陶和考验.这种出身对于表现这些农民革命新人的政治坚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不过,另一批出身于战争、土改年代的"老干部"则相反,他们在农村新的革命过程中并不能保持足够的革命干劲,而是"退坡"了.赵树理中的农村干部范登高、柳青中的代表主任郭振山,在土改后,由于缺乏政治热情,享受了土改的成果,却走发家道路,竞蜕变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对立面.

  • 标签: 小说 《创业史》 柳青 浩然 战争年代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