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龙之介之所以被誉为大正时期的“鬼才”作家,不但因为他擅长写突出的鼻子,丑陋的河童,幽森的罗生门,扑朔迷离又无解的密林,还是因为这些诡谲意象所承载的与世界背离的情感和思想。所谓“人生不过是一行波德莱尔”像他所喜爱的波德莱尔一样,芥的作品无不浸透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对生存的怀疑,对死亡的关照。不论是任何题材,那种笼罩他作品的悲剧色彩一直不曾消失。他笔下的人物常用令人震撼的死亡方式传递出惊心动魄的美感。

  • 标签: 地狱变 芥川龙之介 地狱
  • 简介:在中国话剧史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自1930年代中后期起为更多人知晓,他在中国声誉日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后来还一度发展成为支配性的存在。两相对比,堪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并称的另一位俄苏舞台艺术家梅耶荷的形象,则要黯淡许多。不仅译介文字相当零星,追摹的实践似乎也尤其稀少。

  • 标签: 梅耶荷德 左翼文学 声誉日隆 中国话剧史 中文译本 俄苏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到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的自觉,中国的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发展到成绩斐然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作家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恰恰相反,随着多元化的21世纪的到来,她们在探索求证的过程中充满了困惑和摇摆,对女性解放的探索陷入了矛盾和困顿中。

  • 标签: 长篇小说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 学堂 淑女 突围
  • 简介:对我来说,黄海是一个让人身心振拔的朋友,他善于体贴你在烦琐世事中的无奈。不过在他看来,这无奈显然只能是个起点,接下来应该是反省、决断、担当的领地,从当下的生活里抬起头来,催促自己往更好的地方去,才是生活的大义。当然,这些意思他首先是行之于己的,表现出来,就有了他在人群中行色匆匆又坚定果决的身影。不大见面时,偶尔想起他急匆匆的样子,也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至于太过偷懒或颓唐。

  • 标签: 文学批评 生活 无奈
  • 简介:龙之介的《某傻子的一生》是其遗稿,也是其自身人生的一部写照,小说内容里充分表现了作者自身的内心感受,本论文试图运用心理学部分概念解读本作品的部分内容,来解析将日本文坛宠儿芥龙之介推上自杀之路的自身心理内心原因。芥龙之介生于1892年,23岁初登文坛,是大正至昭和初期的文坛宠儿。其作品《鼻子》当时受到了文学大家夏目漱石的盛赞,《罗生门》、《蛛丝》等作品也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傻子 内心感受 《罗生门》 夏目漱石 《鼻子》
  • 简介: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也是美国“迷茫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海明威一生作品甚多,其中最重要的要数《老人与海》了,也是因为这部作品,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它为我们讲述了老人圣地亚哥如何杀死一条大马林鱼以及他在返程途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在此过程中,老人做了好几次梦。老人梦中的形象并非偶然,梦在文中亦扮演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老人与海》 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 解析 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作家
  • 简介:吉尔·勒兹和阿兰·巴迪欧都是法国电影哲学家中的翘楚。从各自不同的哲学理论出发,两位思想家都建构了一套独特的电影理论,并将其延伸到对具体电影作品的解读中。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虚假的运动》就是两人电影作品解读中的一个交汇点,通过对同一部作品不同解读之间的比较,我们不仅能够对勒兹和巴迪欧的电影理论分别取得深入理解,同时也能够初步把握两种电影理论以至哲学理论之间的同与异。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也会得到彰显。

  • 标签: 时间—影像 动作—影像 事件 理念 电影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