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空间与地方的二元关系是空间研究的永恒命题。在新媒介时代,新媒介的拟态文化重塑了空间与地方的关系。空间生产在遵循消费主义逻辑的同时,也激发出新的地方主义信仰。这一空间与地方的深刻矛盾通过粉丝文化、网络亚文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乃至网络恐怖主义等等多重面相彰显出来,制造了愈演愈烈的全球风险文化。当下,新媒介文化化解空间危机的努力主要围绕朴素的地方主义策略、El常的话语策略和超越的乌托邦策略展开。这提示我们通向“希望的空间”的道路。

  • 标签: 新媒介文化 空间生产 微文化 地方主义
  • 简介:空间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以来,就在文学作品分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强调的是抽象的社会关系、文化属性等多重性质,是对人物心理、社会现象的精彩诠释。索尔·贝娄的作品《赫索格》(Herzog)从空间角度讲述了赫索格这个受犹太社会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冲突影响的知识分子,通过书信建构心理空间寻找并释放自我,最后实现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心路历程。

  • 标签: 空间 赫索格 心路历程
  • 简介:为营造出能反映地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市场价值的商业空间,从而适应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实现在民俗节假日通过特色营销手法,来实现促进消费和推广品牌形象的"双赢"是设计者所思考与追求的。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实例对民俗节庆礼盒展示设计中注重营造"乡情"主题精神空间的手法,以及取得的整体价值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民俗节庆 展示设计 乡情 非遗 绿色包装 幸福指数
  • 简介:结构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看,“世界文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与“语言”具有类似性质的结构系统,分为具体的“世界文学”结构系统和抽象的“世界文学”结构系统,前者主要由“民族文学”构成,是具体的文学创作层面的结构系统;后者主要是以“比较文学”形式存在的“世界文学”结构系统,它体现出具体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抽象的跨越民族的阅读方式。“世界文学”的结构系统是一个有欠缺的、不断会有新文本加入的结构系统,“比较文学”更是赋予了“世界文学”以不断发展更新的动力,使得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成为一种动态的“文学间系统”。

  • 标签: 结构主义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比较文学
  • 简介:一、文本的“快感”从关注作者意图到重视作品本身,是20世纪西方文论最显著的变化。而在20世纪末,作为重要流派的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的继续和变体),为文论在21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读者批评。

  • 标签: 后结构主义理论 快感 巴特 罗兰 西方文论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