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研究叙事时序问题时指出:“提前:或时间上的预叙,至少在西方叙述传统中显然要比相反的方法少见得多……小说(广义而言,其重心不如说在19世纪)‘古典’构思所特有的对叙述悬念的关心很难适应这种做法,同样也难以适应叙述者传统的虚构,他应当看上去好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现故事。因此,在巴尔扎克或托尔斯泰的作品中,预叙极为少见……”①以色列叙事学家里门一凯南也指出:“用得较少的——其理由显而易见

  • 标签: 中国叙事传统 预叙 流变 叙述者 叙事时序 19世纪
  • 简介:在现当代综合材料艺术领域中,观念的介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观念的表达不仅表现为对现有传统艺术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追问和反思,更表现作品中所体现的诸如当代性和批判性这些时代特征。“材料的真实取代了错觉绘画的虚伪,使绘画从它过久停留的地方走了出来”,目前材料多样性和复合性丰富着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但探索材料并不单纯只为了解和使用,更为合理科学地运用和传达。在当下价值观和文化艺术趋向性的引领中,艺术家们努力挖掘着材料自身所反映的内涵,通过探索各异材质和技法展现视觉体验和艺术感受,使综合材料成为思想传达、文化表达以及精神表达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材料艺术 现当代 价值表现 观念性 行为方式 传统艺术
  • 简介: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叙事本身并非线性的或者碎裂的,线性与碎片性都是阐释的结果。读者若对一致性感兴趣,便倾向于在每一种叙述中找到线性,若是乐见对于碎裂的人类境况的表征,则几乎无法看到线性。这一假设可由四个例证论述。第一个例证是明显属于线性叙事的小说《三个火枪手》。细读其《序言》可知,该文本目的在于突显其虚构性,一直调用叙事聚焦,颠覆角色的身份,动摇年代顺序,对线性提出挑战。第二个例证则是匈牙利1930年代的冒险小说,从叙述时间处理的角度看,这种文类中通常会很简单,但该小说则不然。突兀的叙述只在读者的回想中才才变成线性的,与主角那侦探似的故事创造者一样。因此,传统认为的线性叙述文类在后现代文学熏陶下的读者看来,有可能是碎裂的;这一点与此文例举的另外两部非常复杂老道的叙事恰成对照。这两部碎片化的后殖民叙事作品是拉什迪的《小丑沙利马》(2005年)以及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2005年)。尽管这两部小说的碎片化和多视角叙事技巧令人惊叹,其基于时间发展而成的家族故事主线仍然显而易见。真正的线性叙事也许从未存在过,而甚至是极具艺术技巧的碎片化叙述依然可以读成线性的。

  • 标签: 叙事 线性 碎片化 后殖 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