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制片家MilkLeigh为英国的第一画师威廉·透纳(WilliamTurner,1775—1851)拍了一部传记式的影片《透纳先生》,准备参加今年的康城电影节。据称1990年代他已经有这个计划。

  • 标签: 王国 风暴 阳光 90年代 电影节 英国
  • 简介:活动变人形》发表二十年了。二十年弹指一挥,但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说却是不短的一段时间。今天的读者如果不了解当时文坛状况,如果不熟悉王蒙的创作历程,二十年之后孤立地来读这部书,许多问题也许并不那么容易理解。

  • 标签: 《活动变人形》 交响乐 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 创作历程 王蒙
  • 简介:韩国的性理学研究一直围绕理学展开,遵循阳明学的传播和接受,最近韩国学界开始关注和考察性理学之心学。本文对韩国颇具代表性的性理学者'李滉'的思想展开探究。李煌从批判的视角展开对于阳明学的诠释,并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心学体系。之所以将退溪的学问判定为'心学',有如下三点:第一,退溪比朱熹更强调对道德主体的探索,这点将其思想与阳明'心学'区别开来。第二,元代以后,退溪对程朱学内的'尊德性派'加以继承和发挥。第三,退溪心学是在重新审视和关照程朱学和陆王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潮。笔者对将尊德性与敬的学问倾向作为断定退溪心学的根据存有质疑,并首先考察以'敬'为中心的退溪的修养功夫展开本文的论述。

  • 标签: 心学 阳明 退溪 至善 知行合一
  • 简介:  很小的时候,随母亲去过一趟北京城,从此再也忘不了糖炒栗子的甘美.  家住的小城不产栗子,集市上偶尔碰到卖栗子的小贩,也都是摊着小指肚大的一堆,色既不正,味也不香.然而,每每过生日,总少不了妈妈炒的糖栗子,一颗颗大个头的栗子是母亲搭公车往两百里外的漯河买来的.我虽每次劝她不要跑那么远买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下次的生日餐桌上照例还会有一盆糖炒栗子,固执地流溢着芳香.  ……

  • 标签: 最后行李
  • 简介:今天是周末,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钓鱼。哥哥逗我说:"小心没钓到鱼,反被鱼给拽到水里去!"我顽皮地朝哥哥吐了吐舌头,就连蹦带跳地走了。到了鱼池,有很多人在钓鱼,我迫不及待的和爸爸一起拿出渔具。妈妈在一旁教导我说:"钓鱼需要有耐心,一会儿可不能东跑西扯的!"我不耐烦地回答:"知道了,妈妈。"

  • 标签: 吴献 告诉我
  • 简介: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观念中,文以载道无疑占有支配的地位。不管时代怎样更换,道的含义怎样修正,它总是基于一种公共理解和群体意志。中国文人担当历史,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都能找到一种极端的表达形式。集体话语比个人话语对知识分子更具有诱惑力。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上,对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从未有过根本的质疑和颠覆,而中国现代文学也正是从担当着民族道义的一次次群体运动中走过来的。而这种书写模式和话语方式却始终是以取消个人为代价的。在这种写作中,历史、公理、民族道义,人性本身具有某种不容置辩的压迫性,他威逼着写作主体,使他屈服于一种公共的理解;或者,它提供一套廉价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使书写者轻易就范从而自觉放弃对存在世界的探寻。而其本质,是与一种权力话语、群体话语达成默契,并最终使书写者在审美理解上不思进取和无所作为。80年代的书写方式也在确证着这一点。而从历时来看,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抑或寻根文学都诉诸一种公共的价值模式。这种公共价值模式的诉求在其物质形式上就必然以集团主义、运动主义表现出来。因而,就共时而言,80年代正是一个集体主义运动风起云...

  • 标签: 个人年代 完成个人 年代文学
  • 简介:悯秋的生命是一幅长长的灰绸子,喑哑的美丽.如果用在巴黎的时装会上,那是顶上等顶高贵的颜色,可是,如果生不逢时,沦落在乡村小镇的杂货店里,那也只好灰尘满面,等待一位两鬓如霜的老太太,买回家去做寿衣.

  • 标签:
  • 简介:  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总是花很少的时间做成了很多的事情;而大部分人则恰恰相反--耗去毕生精力却一事无成.人们习惯于称前者为"天才",后者则被判定为庸碌大众.这种简单而粗暴的划分不仅掩盖了问题的实质,而且使大众在总结失败原因时都有了托词:"天才毕竟只是少数."……

  • 标签: 做事 天才做
  • 简介:<正>在暮日余晖之下,我独自走在一条小径上,心情正如秋天的落叶般凄凉。进入初中了,人慢慢的懂事了,也学会了独立。可是,要想说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完全想不到下一秒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慢慢地走回了家,一开门妈妈就迎了上来,对我左顾右问的。我简单的答了几句,就回房间了。一进房间,感觉好像和以前不大一样。可是,再仔细的看看:墙上依然贴着我偶像炎亚纶的照片。桌上依然摆着学习用品,床上依然摆着我

  • 标签: 炎亚纶 独自一人 相信自己 氢气球 在路上 对我说
  • 简介:<正>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幼稚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豪情壮志。回忆成长的点点滴滴,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天真,甚至觉得自己可笑。在我的心中总有一个疑问让我到11岁也未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近期,我才深深的领悟到其中的真理……幸福究竟是什么呀!这便是我8岁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 标签: 混沌初开 色彩绚丽 一幅画 一个问题 激情澎湃 黄莲
  • 简介:<正>岁月随波逐流,一天一天的就这样悄悄地离去,过了一年又一年,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小学六年生活也过完了,回想起那快乐的童年生活,也挺有趣的,在这幸福的六年中,我也遇到了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事。事情还要从我五年级时讲起,记得那一年,我们班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投垒球,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投完了,

  • 标签: 体育老师 五年级 就这样 童年生活 不知道 声地
  • 简介:《元培校长》是第一部以北大名人为主人公的音乐剧,也是第一部以教育家、学者为主人公的音乐剧,而用摇滚音乐的形式来呈现一位教育家、学者的事迹,则更是中国音乐剧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 标签: 摇滚音乐 音乐剧 校长 导演 主人公 教育家
  • 简介:身心一体的生命主体立于天地之中,因为意识的流动指向外物,外物因为意识的投射而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对其存在价值及意义的评判却依赖于主体之良知。意有恶念,需为善去恶,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后天的功夫,以复归心之虚灵明觉处,即是良知的发显现,是明觉之良知,生命主体自身的意义世界即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得以建构,良知慢慢呈现明觉之态,同样合乎天理,合乎天地生生大道。

  • 标签: 良知
  • 简介:这是评论家兴安与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在"深圳晚8点"的一次文学对话。该文是根据速记整理,经过作者审阅,标题为兴安所加。对话回顾了兴安90年代以来所主张和参与的几个文学事件,并重点比较了"60"、"70"和"80"作家的写作特点和问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他对"80"作家的分析尤其让人关注。

  • 标签: 90年代以来 文学对话 “70后” “80后” 作家 写作
  • 简介:必然的骂──读《新时期的人间喜剧》石舒清早就料到张承志要遭人的骂了。这并不是说张承志该骂,或是我期望张被人骂。而是……打个比方,就像孔子被中国人尊奉了两千年,两千年来人都在孔子面前匍匐着,久了──也是久了──便都立起来,推倒这受膜拜的,而且横眉指...

  • 标签: 张承志 张颐武 后新时期 人间喜剧 《心灵史》 隐含读者
  • 简介:《解读周作人》阅杨扬这些年,差不多所有编选的散文集都不能不录周作人散文。像周作人这样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过重大贡献的人,不管他身上有过何种污点,就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而言,的确有值得我们重视的理由。然而,许多研究者仍然喜欢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或者说一种不尽...

  • 标签: 周作人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历史人物 俞平伯 复杂性 研究者
  • 简介:80这一个群体作为中国计划生育国策制度下产生的第一代“小太阳”,已经被太多的关注和溺爱围得没有了透气的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代人身体和心智开始步入成年人的世界,他们想要以自我的身份,自己的思想同父辈对话。但是社会对他们质疑、父辈自以为是的经验自傲。让这样对话得不到对接。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压抑,使他们放弃沟通从而选择一种自我放逐的方式——逃离。达到身体和心灵上的解放。这样,“在路上”的逃离状态也就成为80一些人共同的生存处境中一则悲凉而又无奈的寓言。

  • 标签: 80后 逃离 浪子 计划生育 人的世界 自我放逐
  • 简介:在国内的社交网站上,我经常会看到一些批评中国人素质有多么低下的文章,并且这些文章经常会拿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公民素质与中国人做比较,最终,这些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人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受这些文章的影响,今年暑假我去英国旅游之前就准备好"大开眼界"地看看当地的人们是怎样的遵纪守法、品行兼优了,而到了英国首都伦敦,令我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在国内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而在英国过马路时,我原先认为他们一定是"红灯停,绿灯行"的,事实却不然。据我观察当地大多数人都会在马路上没车的时候不管红灯还是

  • 标签: 英国首都伦敦 社交网站 公民素质 耳听为虚 手机壳 对我说
  • 简介:那天在去北大东门的路上,被洪子诚老师截住,说,《谢冕编年文集》发布会上发言,报题目,现在就报16月的大太阳当头照着,那情形比七步成诗还严峻。我一急,就报了现在这个题目。后来回头一想,发现这题目还真有点意思。首先,它是从我大约三十年前,为谢冕老师的一本书写的序的题目套过来的,那题目就叫《通往不成熟的道路》。刚才开幕式,洪老师还引用了序里的一段,说谢冕是“二十世纪诗歌造山运动”的“地质师”云云。其次,“道路”在时间上是双向的,既向前又向后:向后是怀旧,

  • 标签: 道路 80后 造山运动 二十世纪 老师 洪子诚
  • 简介:“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炜的《古船》,哥伦比亚的马尔科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意大利的莫拉雅亚的《罗马女人》以及美国的谢尔顿的几部长篇……比如说上述两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两部作品,一本写旧北京,一本写农村,都对我当时正在思考着的关于这个民族的昨天有过启迪。”

  • 标签: 《活动变人形》 《霍乱时期的爱情》 《百年孤独》 当代作家 《古船》 哥伦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