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是世界上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环境保护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其他因素配合而成的系统工程。这种观念在德回各界是种共识。他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与多种各不相同的因素有关。首先与个别的和社会的信息状态有关;其次是面对环境的意识与敏感性;第三是与当前社会的政治和法律的条件有关。

  • 标签: 环境保护意识 德国 系统工程 自然资源 信息状态 敏感性
  • 简介: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是全球第一个跨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它的建立不仅为欧盟各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碳减排任务提供帮助,也对欧盟相关行业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价格、技术创新投资和全球碳市场等产生影响,这些都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这些研究成果做简要评述。

  • 标签: 欧盟 排放交易机制 影响 研究综述
  • 简介:德国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德国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完善、高效的国家创新系统.本文从宏观环境、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组织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等方面对德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探讨,勾画出了其基本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 标签: 德国 国家创新系统 结构 运行机制
  • 简介:环境保护所需要的费用是昂贵的,在联邦德国仅1987年国家和工业部门就支出320多亿马克用于除尘器、测试仪器、净化厂和环保人员培训等。工业部门花费了约170亿的环保投资,是1977年的2.5倍还多,国家花费了153亿马克,几乎翻了一倍。但是,这些费用还远远不够用。

  • 标签: 环境保护 工业部门 环保投资 联邦德国 测试仪器 人员培训
  • 简介:德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特别弱势的雇员,另一类是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相应地,特殊解雇保护制度实现了两个层面上的功能,对于第一类雇员基于其特别弱势的地位而保护其个体利益,实现社会正义,而对于第二类雇员则是通过对其成员的保护促进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设立和正常运转。德国特殊解雇保护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解除的事由,只有在雇员有重大违约行为或者企业关闭的情况下允许解除,另一种是要求解除前必须获得主管机关或者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同意。相比之下,我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的保护范围狭窄,保护方式也单一。目前在我国工会改革的背景下,最为迫切的是增强对职工集体利益代表比如工会委员的保护

  • 标签: 德国 特殊解雇保护 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 工会改革
  • 简介:人物:Personen:弗里茨·托伊富(热衷于骑自行车和环境保护)FritzTeufel(begeisterterFahradfahrerundUmweltschützer)汉斯·郎沃特(技术员)HansLandwogt(Techniker)弗里茨...

  • 标签: 核电站 环境保护 苏打工厂 污浊的空气 检测仪器 塑料制品
  • 简介:周日和节日的历史渊源在德国与基督教信仰有着极密切的联系,这赋予了周日和节日宗教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在美国法中这属于BlueLaw(蓝色规范)的特殊领域,在德国《基本法》中用来规范周日和节日问题的是Art.140GGi.V.m.Art.139WRV(第140条之魏玛宪法第139条)。这一条款正是通过对魏玛宪法中归属于宗教事务项下的一揽子条款的整体接受才最终进入到《基本法》之中;而且周日和节日保护的宪法目标也清楚表明了其所具有的宗教(或文化)和社会的双重含义。以此宪法规定为基础,德国联邦和州在一般法层面上具体形塑出了对周日、节日进行法律保护的整体框架。

  • 标签: 周日及节日法律保护 宗教自由 国家保护义务 限制正当性
  • 简介:中德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比较汪学文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在中德两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过程。由于两国的国情不同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以及法律制度本身的区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保护立法框架体系和内容。为了将环境保护的立法、标准和管理目标及优先秩序...

  • 标签: 环境民事责任 归责原则 民事法律责任 责任主体 德国民法典 无过错责任
  • 简介:文章首先剖析了欧盟各机构章程中的语言规定,详细分析了目前欧盟五大机构的语言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各官方语实际地位的悬殊、翻译机构的人员、财政支出和效率等问题,揭示了欧盟东扩带来的困难,并对东扩以后语言运用情况进行了预测.在上述现实的基础上,作者揭示了欧盟机构语言问题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模式.

  • 标签: 欧盟 机构 语言机制
  • 简介:为了落实环境保护上的协动原则,有效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德国建立和完善了环境团体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上对环境团体提起公益诉讼规定了诉讼资格和起诉条件,只有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团体方可行使诉权。德国环境团体公益诉讼在很多方面有别于其他国家,这是由于各个国家对环境团体公益诉讼地位的定位不同而形成的。受欧洲法院相关判决的影响,德国于2012年进一步修改了相关法律,取消了提起诉讼必须存在个人权利受到损害之要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依据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立法上并未规定过多的特别程序规则。

  • 标签: 环境团体 公益诉讼 行政诉讼 诉讼资格
  • 简介:德国是制定双边投资协定的先驱,很多国家以其协定为范本。在双边投资协定中纳入“投资者一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共识,德国及欧盟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德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角色转换,德国兼具了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双重身份。尤其,在“大瀑布”案后,德国开始反思该机制的负面影响,对其态度发生了变化。随着《里斯本条约》的生效,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德国及欧盟越来越认识到了“投资者一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负面影响,立足于保障东道国的国家规制权与公共利益,对该机制表达了反对意见,提出了投资法院制度这一新设计。如何平衡好投资者个体利益与东道国公共利益,也是兼具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双重身份的中国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双边投资协定 投资仲裁 投资法院 德国与欧盟
  • 简介:计算机制是决定社会救济标淮幅度的关键性因素,科学的计算机制依赖于对程序、价值、利益等维度复杂的取舍,传统被认为是立法机关的专属裁量界域,法院对结果仅具有限的审查权。德国联邦宪法法院2010年初"哈茨IV"案的判决既遵循了传统对结果的审慎审查,同时又对结果产生的计算机制进行了以恣意为切入点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以实质性审查的结论推翻了先前合理性审查的结论,判决受到民众欢迎,但也引发了权力越界的争议。

  • 标签: 德国 “哈茨IV”法案 社会救助 审慎审查 恣意 反多数难题
  • 简介: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大家都知道,重大的环境课题摆上了议事日程.气候的变化,自然资源的流失以及与其相连的贫困、饥饿、战争和疾病.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挑战却是相互保持交流对话,保持所具有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达成谅解并将其付诸实施.环境政策不再是国家的事务,环境污染并不会在国境线停止,我们在本地的行为也一直会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

  • 标签: 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金融体系与北约军事防务体系的关系渐趋紧张,具体表现为美国要求德国为其国际收支赤字提供补偿。面对美国施加的金融压力,德国为了保护政策自主权,先后采取了各种战略,包括拖延调整、增加调整的交易成本及减少调整的财政成本等。深入分析这些经验,有助于全面理解国际金融体系,也有益于思考当前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力。

  • 标签: 联邦德国 美国 金融压力 政策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