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德国作家E.T.A.霍夫曼以一种独特的黑暗美学,对教育、想象、虚构、魔鬼、机械等19世纪初的一些核心思考命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维度。在来自内心的黑暗冲动、想象和现实的暧昧不明、身体和机器的彼此填补中,呈现出的是19世纪初的人的心理图景。这种图景已经不再沉浸在古典主义的完美理想中,而是为未来的断裂和延异敞开了门户。

  • 标签: 恶的美学 教育 想象 机器
  • 简介:霍夫曼斯塔尔早期作品体现的颓废美学是以世纪末的现代性反思为重要背景的。这些作品中与自我相连的空间隐喻是其重要表征之一。本文通过重建这些空间形象在世纪末的思想关联,指出霍夫曼斯塔尔是在尼采和马赫为代表的现代自我的危机话语语境中来表达新的主体意识的。另一方面,本文也强调霍夫曼斯塔尔以自我的空无本质为出发点进行的美学创造展示出了新的存在思考和体验诗学。霍夫曼斯塔尔因而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主体想象和文学理解。

  • 标签: 世纪末 空间 主体 霍夫曼斯塔尔
  • 简介:作为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域,西藏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起着对比性、建构性甚至冲击性的作用。随着“西藏问题”的国际化,中国的世界形象将会与西藏形象产生更密切的联系与互动。西方人心目中的汉藏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二元对立式的认知和想象,这也为西方“支持西藏运动”提供了意识形态和道德力量。本文通过对入藏德国人发表的大量相关观察、记录和评论的梳理和分析,透视德国乃至西方对汉藏关系的基本认知和产生这些认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西方人视野中的“汉藏对立”形象进行深入的学术性分析,解构和破除这一政治偏见,还汉藏关系以本莱的面目。

  • 标签: 汉藏关系 西藏形象 中国形象 西藏问题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