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附加是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因其能产性很高而被广泛使用。附加汉语新词的产生是人的隐喻思维的结果。本文通过举例,从认知角度对附加汉语新词的类词缀和语义两方面分别进行认知解读,旨在揭示这类新词的构建和语义理据,说明对附加汉语新词的认知也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转喻等思维。

  • 标签: 附加式 类词缀 汉语新词 认知解读 隐喻 转喻
  • 简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开始引入内容依托教学,这体现了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 内容依托式教学 问题与对策
  •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构派生来的.第一类构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构是同一上位构的变体,二者构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动量构式 认知
  • 简介:抛锚教学法(AnchoredInstructionApproach)是一种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自主识别问题,展开合作探究,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体验交际教学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介绍了抛锚教学法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为我国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提供对策,为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提供助力。

  • 标签: 抛锚式教学法 情境 公共英语听说教学 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