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内涵一定程度上对大学英语教师专化发展、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或教师的自我发展都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成果以及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成效。笔者认为专业性较强的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为学生专业服务的意识,其知识结构应该根据学生的程度、专业等特点与普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有所不同。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除了普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这一共性特征之外,应该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以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人才。

  • 标签: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医学院校
  • 简介:<正>本期和大家一起走进坐落于北国春城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师附中),走进附中优秀的英语教研室。东师附中英语教研室一直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立足教研,坚持创新"的工作作风,在英语课程改革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科组"。本文将从学科教学思想、英语特长生培养和学科活动特色三方面进行介绍。学科教学指导思想作为学校的窗口学科之一,附中英语教研室一直在追求符合校本实际的教学思想,经过反复不断地实践探索、调

  • 标签: 东北师范大学 北国春城 学习过程 工作作风 语言学习 自主学习研究
  • 简介:笔者以某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他们冒险观念行为之间的差异以及冒险意识和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工具,并将学生的英语专业四级笔试成绩和前一学期英语精读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作为衡量其英语水平的标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学生认为冒险意识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行为与观念并不一致:他们在学习英语时表现出来的冒险性较弱;2)多数学生的冒险性处于中等水平以内,在此情况下,冒险性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

  • 标签: 冒险 冒险观念 冒险行为
  • 简介:基于四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对自身科研经历的叙述,本文探讨他们的研究者身份认同的动态建构以及促进和阻碍其身份认同建构的主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研究发现这些英语教师职业生涯中研究经历可以划分为“起始”、“停滞/发展”和“挣扎”三个主要阶段,他们的研究者身份建构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从环境因素来看,硕士和博士等课程学习环境充满了促进研究者身份建构的因素,而大学工作环境和中国的社会环境则对研究者身份建构起到了阻碍作用。就个人因素而言,动机、学术发表、学术资历和与研究者的社会网络(交流)对研究者身份建构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建议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提高研究者身份认同意识、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寻求发展机会,而政府和高校则应该通过改革现行的教育和晋升体制为教师的科研投入提供支持。

  • 标签: 研究者身份认同 教师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教师 叙事 社会-机构环境
  • 简介:随着中国-东盟在经济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发展,要求相关外语类人才既精通英语又谙熟东盟各国文化。这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能满足东盟环境下的要求,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该文基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教学指导思想和观念的偏差而导致的不同程度低存在着文化教学不足、教学模式陈旧、文化导入缺失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后提出在中国-东盟背景下增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途径:应在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所使用的教材,注重文化动态性,拓宽文化视野,挖掘文化因素,并建设文化意识资源。

  • 标签: 东盟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 教学
  • 简介:本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连接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度依赖完全重复类连接,词汇连接与学生语言水平之间不存在关联性,但是与写作体裁存在部分关联性。复述类连接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别,搭配类连接在记叙文中的数量则显著超过议论文。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该种现象的原因,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词汇连接特征,成因,以及提高学生词汇连接水平提供了建议。

  • 标签: 词汇衔接 语言水平 文体
  • 简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阅读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Holmes首先提出了多层次因素理论,由Singer加以丰富扩展。Cough,Laberger和Samuels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信息处理阅读模式。Rumelhart提出的交互式心理语言模式在EFL/ESL研究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关注,之后,以Mathewson,Lunzer和Gardner马代表的一批学者,从社会交际的角度探讨阅读过程,提出了情绪型阅读理论,而从三十年代就开始的篇章理论研究,在VanDijk等学者的研究下也被运用到阅读理论的探索中。本篇文章选取了其中的交互式阅读理论,包括其中影响最大的图式理论,把阅读理论和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试图揭示这些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 标签: 互动式阅读理论 图式理论 英语教学问题
  • 简介:母语负迁移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是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从语素、词位、句法和语篇等不同的层面描述了母语负迁移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导致母语负迁移的两个主要原因:语言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差异,最后针对相关问题和原因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更有效地教授大学英语写作的策略,包括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教师应该从整体过程来教授写作。

  • 标签: 负迁移 写作 表现 原因 策略
  • 简介:九七岁末,南京大学刘纯豹教授主编的《综合英汉文科大词典》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是一部跨学科的语文一专业型大词典。该书收词8万余条,下含近16万条专业词组和习惯搭配,涉及40余门学科,并配有54种附录,洋洋近600万字。就综合性的文科词典而言,该书收词之全,信息之新,涉及学科之广和附录种类之多,不仅可独步国内辞苑,在国际上是也鲜有相埒者。

  • 标签: 语文词典 英汉 人文科学 新兴学科 综合性 专业词
  • 简介: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障碍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所得因子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写作障碍主要由任务过于复杂、构思不成熟和写作态度不当三个因子构成。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国大学生写作障碍主要与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缺乏有关。同时,有障碍写作者对于写作和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存在不当认识。本文建议应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策略,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最后,本文对今后研究作了建议。

  • 标签: 写作障碍 中国大学生 实证研究
  • 简介:国内外学者对元认知的构成及其发展性问题,还存在诸多的争议。本研究历时十个月,交叉使用问卷、周记和写作测试等研究工具。研究对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18名大学英语学习者。研究结果表明,写作元认知由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评估和元认知体验三大要素构成,而且,正式的写作元认知课堂教有利于加强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并促进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元认知 外语写作 纵向研究
  • 简介:时至今日之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特别是对外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记忆策略使用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灵活地使用大量的记忆策略;在他们所使用的四类记忆策略中,有三类策略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显著相关。

  • 标签: 记忆策略 英语成绩 相关
  • 简介: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学者对此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动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泉研究人员说法各异。动机是由不同的变量所组成.而这些变量对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作者试图发现影响动机的各个变量以及其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也介绍了韩国的成功经验。并且以此为基础,找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

  • 标签: 动机 情感因素 语言教学 二语习得
  • 简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利于文化传承,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严重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注重消除和解决文化失语现象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重中之重。

  • 标签: 中国文化失语症 大学英语教学 对策
  • 简介:“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黑格尔(GeorgHegel)对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yofBerlin)的评价绝非空泛的溢美之词:19世纪初洪堡大学的诞生被认为是德国高等教育振兴的缘起,让原本国家分裂、教育落后的德意志一举成为可于英法比肩的欧洲文化中心。

  • 标签: 柏林洪堡大学 现代大学 教育振兴 19世纪初 国家分裂 文化中心
  • 简介:英语语言在全球化语境下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中介作用。对许多中国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系统的英语学习为他们提供了多方面接触西方文化观念的渠道。英语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这些影响如何塑造和再造了他们的现代文化身份?此项研究基于对40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尝试探讨文化全球化与英语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全球化 英语化 文化观念 文化身份
  • 简介: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所有大学生都必须学好的一门课。由于大学英语实行全国四、六统考,而且考研也要考英语,大多数大学生都对如何学好这门课甚为关心。本文想就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同及如何学好大学英语等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供广大同学参考。1.注重词汇学习,努力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小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非下大功夫不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应从中学时的1,800个词提高到四级(基本要求)的4,200个词或六级(较高要求)的5,500个词。也就是说,在两年(一至四级)的大学英语学习期间,学生的词汇量须增加2,400至3,700个词,仅增加的数量就超过了中学所学的所有词汇总数,平均每学期要学习生词600个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非英语专业学生无论如何也应把努力扩大词汇量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如何更好地扩大词汇量呢?具体的词汇学习技能很多,如通过构词法、联想法等等,但较为有效的应是“自然习得法”,也就是在听、读过程中遇到某个生词后自然而然地通过上下文学会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的词汇记得牢,用得上,...

  • 标签: 大学新生 大学英语 新生谈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写作中的名物化结构使用情况,并对其教学提出了建议。借助语法隐喻的理论和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认知因素和母语的干扰共同作用导致了名物化使用频率偏低和误用。其中,主要原因是用英语写作时产生的思维短路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之无法进行隐喻式思维。

  • 标签: 名物化 写作 语法隐喻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