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对魏晋时期词语的研究渐呈—派兴旺气象,除不断有论文发表外,成本的著作也陆续与读者见面。88年,有江蓝生先生的《魏晋小说词语例释》问世。90年,又有蔡镜浩先生《魏晋词语例释》问世。这两本书,研究的是同一时期的词语,而又有不同的侧重。前者集中对六朝小说的词语作深入考证,后者则是一部集释性著作。两部著作都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晶,成绩喜人,应当成为研究这一时期语言的案头常备之书。

  • 标签: 例释 词语 魏晋南北朝小说 用例 词义发展 孔颖达
  • 简介:魏晋时期有一种“动词+宾语+补语”式的述补结构,其中又可分为四小类:(A)“打头破”(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B)“还主人竟”(非持续动词+宾语+动相补语)。(C)“读偈不得”(及物动词+宾语+能性补语)。(D)“哭城颓”。(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其来源,重点讨论了(A)(B)两类。(A)类不是兼语式;从语法系统和概念表达方式的演变来看,这种述补结构只能在魏晋时期产生。(B)类的“还主人竟”和“读书竟”有区别,“读”是持续动词,所以“读书竟”是主谓结构;“还”是非持续动词,所以“还主人竟”是述补结构。这四类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後来都移到了宾语之前。文章把认知和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变结合起来,对补语前移的原因作了解释。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述宾补”式 述补结构 语言结构 语法 兼语式
  • 简介:山西晋南的馍文化词语潘家懿辛菊零引言山西晋南地处黄河中游,史称“河东”,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从古到今,晋南平原都是一个农业发达、物华天宝的地方,尤其是小麦、玉米的种植,不仅面积大、品种多,而且产量高,所以素有“山西乌克兰”之美称。晋南今包括...

  • 标签: 晋南 馍馍 文化词语 岁时节日 山西 清明节
  • 简介:士族势力鼎盛的东晋时期,"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故事流传千载。文章以《世说新语》为着眼点,探讨魏晋名士风度的内涵、成因、意义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

  • 标签: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 名士
  • 简介:成公绥(231—273)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词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本文初步探讨了成公绥的家族历史、生活风貌和诗赋创作的基本形式。在此过程中,笔者试图回归中古文化的“原生态”,将成公绥置于“原生态”的大文化背景中运行考察。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考察东部成公氏家族的人物以及成公绥本人的生平、交流和仕履情况。第二部分以翔实的材料橙明东郡白马成公氏为尊奉道教之儒学世家,成公绥本人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并由此而创作了他的名作《啸赋》。第三部分阐述成公绥词赋创作的内容特点与艺术特征。首先,成公绥的诗赋创作与“三才”之人文观念有密切关系。其次,与“三才”的人文观念相联系,成公绥退明确提出了一种独到的赋学理论——“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即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事物之理。这种理论的实践,使成公绥的词赋创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标签: “原生态” 考论 人文观念 “三才” 魏晋时代 家族历史
  • 简介: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中少数几个官位较高的汉族作家之一,先后任过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弃官归隐达八年,其间朝廷曾七次征召,他都未再出。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朝廷任他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去救灾,他毅然复出。到职

  • 标签: 张养浩 监察御史 散曲家 济南人 双调 贯云石
  • 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又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更是我国古代文言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该书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我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 标签: 魏晋风流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志人小说 古代文言 玄言
  • 简介:《剑桥英语》2002年1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巨著,其研究语言的独到的视角和多样的分析方法,最能启,迪我们汉语的研究,为汉语研究者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我们这里追踪其运用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对汉语历史上的性别变异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供方家讨论。……

  • 标签: 《剑桥英语史》 汉语史 性别 人称代词
  • 简介:<正>读《左传》、《史记》,多有疑不能明者,今谨录数条于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滕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属”,《集解》引徐广曰:“属,一作‘毕’。”《索隐》案:“《汉书》作‘毕’。毕,尽也。”后代注家因袭这一训诂,如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就说:“属,《汉书》作‘毕’,谓喝干。”王力《古代汉语》也注解说:“属,等于说请。”显然,裴骃和司马贞只是指出了《史记》和《汉书》的异文,司马贞用“尽”解释的是《汉书》的“毕”字而不

  • 标签: 献疑 《史》 魏其武安侯列传 左传 杜注 “毕”
  • 简介:从50年代早期到90年代晚期的四十多年来,通过他在哈佛大学政府与历史系的教学工作,以及通过他的著作与论文,华慈成为中国研究领域内的泰斗级人物。他的研究,尤其是在横跨思想与政治学的领域,已成这衡量学术的标准,他的研究封于为生们以及全世界的学者们都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已成属于人们获取灵感的来源。

  • 标签: 史华慈 汉学 美国 治学精神
  • 简介:文章在对汉语分期问题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意见,认为王力先生设立过渡阶段的方案是正确的,另外应该增加远古、近古两个时期。

  • 标签: 汉语史 过渡阶段 远古期 近古期
  • 简介:一、《南北方音》南音的研究意义清代音韵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音韵学著作,《南北方音》一书为清代夏鸾翔所撰,此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读音在同一条目内按南音和北音分类,本文即拟对此书的南音声母部分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南音 方音 声母 简介 音韵学 清代
  • 简介:根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与孟加拉南北大学副校长哈非兹·西迪基(在孟加拉国.所有的大学校长都由总统兼任)于2005年6月2日签定的《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孟加拉南北大学关于合作建立孔子学院的意向书》之规定,

  • 标签: 云南大学 孟加拉国 学院 孔子 汉语教学 副校长
  • 简介:札记二则李槐《宋史》中的一句衍文《宋史·理宗本纪三》记述宝佑元年(1253年)“秋七月壬午,王伯大薨”.《宋史·理宗本纪四》中记述宝佑二年(1254年)六月“王伯大名致仕,诏进一秩,允所请.”这两条史料必有一误.按《宋史》卷420《王伯大传》记载...

  • 标签: 《宋史》 札记 军费 政府岁入 《要录》 绍兴
  • 简介:本杰明·I·华慈——哈佛大学历史和政治学教授,11月14日在他坎布里奇的家中故去。

  • 标签: 史华慈 生平 汉学 中国文化
  • 简介:《汉语与汉藏语研究》是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每年二辑)。2017年创刊。该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发表关于汉语、汉藏语比较、传统小学、出土文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 标签: 汉藏语研究 汉语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语言学 简介 学术背景
  • 简介:<正>《明史》在两个地方提到晋府宗室朱新堞,但名字有异。一是在卷一百十六《诸王传》一:“新堞,恭王七世孙,家汾州。崇祯十四年由宗贡生为中部知县。”后死于农民军攻城时。一是在卷二百九十四《忠义六》:“……宗室朱新堞者,以贡生授中部知县,自成使人持檄招降,新鍱碎之。……乃投缳死。”以其行事,实为一人,但一为新堞,一是新鍱,孰是孰非,今考之。

  • 标签: 明史 宗室 知县 诸王 自成 中部
  • 简介:<正>汉语发展的真正开山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汉语专著是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此书出版于1957年和1958年,分上中下三册。王先生这部书开创了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天地,大大拓展了汉语研究的视野,为汉语史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之作,《汉语史稿》也难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如绪论讲了汉语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以后三章却未能贯彻这一分期原则,语音讲了上古、中古,没有近代,便直接把《切韵》系统跟现代连接起来了;语法是以问题为纲,一个个从上

  • 标签: 汉语史 向熹 词汇史 语音史 汉语研究 语法史
  • 简介:华慈,是揭示毛泽东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超出苏联控制的共产主义的第一批学者之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科学系的荣休教授,因患癌症,于星期日逝世于麻萨诸塞省坎布里奇的家中,享年82岁。

  • 标签: 史华慈 中国革命史 学术精神 《中国古代思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