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讨论“单音动词+了”(简称为“动+了”)在下列结构中是否充当句法成分:改了就好|想走了|学会了|约他谈了|坐车跑了|坐了去|说完就走了和“了”有关的单音动词有四种类型,即a.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也可以单说,例如:说,看,洗,办,罚。b.动词不能单说,“动+了”却可以单说,例如:伤,病,完,死,忘。c.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不能单说, 例如:爱,恨,在,是,敢。d.动词不能单说,“动+了”也不能单说,

  • 标签: 单音动词 句法成分 曹禹 “了” 连谓式 兼语式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方位名词属于基本词汇。文章从方位名词的功能及用法予以探析。同时,gLUt究一个字或一类词的时候,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这样才能更全面,也会更好地把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 标签: 方位名词 用法 功能 隐喻
  • 简介:诗歌作品"在+NP+方位词"结构中的方位词可以突破常规语法规则删略,NP的中心名词可以是人体部位、季节时间、空间实体、虚构空间、非居实体等非处所词。方位词删略对常规语法规则的突破,具有渐进性特点。与此同时,与体貌范畴相排斥、NP区别度、结构焦点化和话题化三条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歌作品"在+NP+方位词"结构方位词删略的自由度。这种非常规删略是"语言特区"平台上语言运用的"复古"现象,其使用目的是把三维空间关系降级为二维平面关系,凸显NP使之意象化,以契合诗歌作品经验呈示的特征。

  • 标签: 诗歌 方位词 删略 “语言特区”
  • 简介:<正>本文拟就《孟子》、《论衡》、《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例子来探讨这个问题。方位词上古在方位结构中出现,其方位意义都是相对确定和比较实在的,这在《孟子》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孟子》中方位词与名词、代词等的组合一律用来表明方位和处所,是出于语义上的需要而一定要用上的。例如:(1)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膝文公下)(2)有业屦于(?)上,馆人求之弗得。(尽心下)(3)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梁惠王上)

  • 标签: 方位词 《论衡》 世说新语 位结构 语言发展 量名词
  • 简介: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

  • 标签: “里” 方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名词化形容词 《文苑英华》 维空间
  • 简介:<正>“多”和“来”都能用来表示概数,前者表示比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大,后者表示接近于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可能略多,也可能略少。虽然“多”和“来”有共同的义域,但它们分布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即不是完全对应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三十多斤”“三十来斤”,但是我们可以说“一斤多苹果”,而不能说“一斤来苹果”。搞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来”,不仅有利于认识汉语的语法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关于“多”和“来”的分布情况,吕叔湘先生早在1957年就撰文作了专门研究,以后,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刘月华先生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其中吕叔湘先生的论述最为详细。吕先生在《数量词后的来、多、半》一文中,把“多”和“来”的分布情况归纳为以下公式:

  • 标签: “多” “来” 量词 数词 全方位考察 概数
  • 简介:"时点性参照点+双向复合性方位词"是汉语方位短语中富有特色的一类短语形式,以该形式在古今汉语中的具体表现为依据,本文对其特点从语法功能、语义内容以及形义关系上分别做了概括,并对其特点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语言规范问题做了探讨和说明.

  • 标签: 时点 方位词 前后 左右
  • 简介:我是东北辽宁省盖平县的人,说话的声音虽然有些接近普通话,但是,有些语音还是距离标准音—北京语音很远,特别是分不清平舌音z,c,s与卷舌音zh,ch,sh这两组声母开头的字音。后来经过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查阅《新华字典》(有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标音)终于找出帮助记忆这两组有对应关系的声母开头的字音的方法。一、尽先记住汉字最少的字音。查阅《常用汉字

  • 标签: z c s zh ch sh 北京语音 《新华字典》 盖平县 标音
  • 简介:1909年秋,我的老师本汉先生(1889-1978)在乌普隆拉大学锋得了日尔曼旗号语、斯拉文尼亚语和希腊语的学士学位之后,到圣彼得堡大学学了两个月汉话,翌年2月他乘船前往上海。

  • 标签: 高本汉 汉学 汉语文化 中国文化
  • 简介:世久,男,山东安丘人,1950年2月出生。幼承家教,习书作画,其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笔耕墨耘。已发表论文20会篇,格言20多条,国画作品一百多幅。事迹、论文、国画作品八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名人格言》、《共和国娇子》、《艺术大师与传世名作》、《雄踞中国艺坛的书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师》等五十多部典集。

  • 标签: 中国国画 《中国大百科全书》 发表论文 国画作品 艺术大师 1950年
  • 简介: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发财了.便财大气粗起来:有人升官了,便权大气粗起来.于是昔日的穷朋友渐渐与其疏远,不再随和地相处,不再“竹简倒豆子”地畅谈。人际关系因此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 标签: 地位 交际方法 人际关系 沟通方法
  • 简介: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鉴于此,笔者认为要积极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从丰富体验深度、强化体验效益、搭建体验通道和渗透体验方法等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表达自我心灵感受与体验的意识,从而引领学生走出耗低效的泥潭。

  • 标签: 关注生活 深入参与 情境创设 激发情感 强化体验
  • 简介:山西晋语中舌面元音的舌尖化现象分布普遍,类型多样。舌尖化对方言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韵母的链移变化和声母的舌尖化,该音变的动因——元音高化还对见系一等字增生[i]介音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舌面高元音 舌尖化 元音高化
  • 简介:本汉(KlasBernhardTohannesKarlgren),1889年10月5日生于瑞典延雪平,1978年10月26日逝世。他1910年来到中国,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汉语并调查各地汉语方言,后师从于法国汉学家沙畹。1918-1938年任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1939~1959年任瑞典远东博物馆馆长及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

  • 标签: 高本汉 大学教授 斯德哥尔摩 汉语方言 学习汉语 瑞典
  • 简介: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考察325册国际汉语教材中高频超纲词的覆盖及语义透明度。结果表明:高频超纲词的覆盖高于词汇大纲高级“附表”词的覆盖,这对于提升教材文本的词汇覆盖有重要作用。高频超纲词在语义透明度的各个类别都有分布,其中“完全透明”类占绝大多数。“完全透明”类高频超纲词主要有四种内部组合模式。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在词表研制及修订方面,可适当吸收覆盖较高且语义透明度为非“完全透明”类词语;在教材编写方面,可把“完全透明”类高频超纲词编入课文,但无需编入生词表;在词汇教学方面,不同语义透明度类别词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法。

  • 标签: 高频超纲词 覆盖率 语义透明度
  • 简介:"那个"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那个"一词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指代功能,它还有着讳饰功能,从中我们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国语境文化特点。本文将通过对"那个"这一汉语小词的释义和分析来阐释中国的语境文化,并对这种语境文化特点的形成做简要的分析。

  • 标签: 高语境文化 文化特点 中国 折射 指代功能 汉语
  • 简介:美国诗人唐纳德·霍尼格的这首《困扰》小诗,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之作。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这就叫现实主义。而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主张放弃逻辑和有序的经验记忆,

  • 标签: 纳德 现实主义风格 赏析 现实世界 典型人物
  • 简介:3月3日至4日,泰国邦高地区首次举办中学本土汉语教师教学法培训。来自邦高地区5所中学的22名本土汉语教师在邦圣谕中学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由泰国邦圣谕皇家中学和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对晶一先生所著的《汉宋(乌拉尔语系语言)语系绪论》作一简评。原书用英文撰写,名为GaoJingYi(晶一):ComparisonofSwadesh100wordsinFinnic,Hungarian,SinicandTibetan:IntroductiontoFinno-Siniclanguages(《汉宋语系绪论》),塔林2005:爱沙尼亚语基金会,128页。作者晶一是一位年轻学人,1982年生于沈阳,现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学习芬兰-乌戈尔语言学专业。

  • 标签: 语言学 乌拉尔 语系 绪论 汉宋 爱沙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