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建忠的一开头就谈到虚实划分的问题.他批评了曾国藩的说法.曾氏在解释刘向中的"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时,说在这些两字相同的句法中,上一字为实字,下一字为虚字.其实,曾氏讲的是个别词的用法问题,而不是分类的问题.拿今天的术语来说,前边的"风"是指称,后边的"风"是陈述,这属于活用的范围.马建忠给词分类,目的是进行句法分析.他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词的意义,即"有事理可解者日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日虚字".这种见解的影响深远,后来许多学者都采用了,大都认为有实在意义的是实词,意义空灵的是虚词.

  • 标签: 丛书总序 现代汉语虚词 研究丛书
  •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事务语体中虚词的分布、规律及原因作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虚词中助词使用最多,其次是介词、连词,很少使用语气词。各虚词小类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事务语体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

  • 标签: 现代汉语 事务语体 虚词 分布
  • 简介:史有为先生在《十字路口的“现代汉语”课》一文中说:“这30来年,我从被教到教人,积累下来的感觉是:这门课在非语言专业中是基本失败的。一般说,在大学文科中最不受欢迎的课就是这门课。”(《语文建设》1987年第1期)我可以说是史先生的同代人,这30来年,我走的也是从被教到教人的路

  • 标签: 现代汉语 史有为 《语文建设》 同代人 大学文科 语言专业
  • 简介: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办,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协办的第五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0日至12日,在延边大学举行。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曹秀玲教授主持,延边大学副校长盖同祥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齐沪扬教授分别代表协办方和主办方致辞。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学术研讨会 虚词研究 现代汉语 上海师范大学 成功
  • 简介:评《现代汉语特殊句式》朱晓亚宋玉柱先生的《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是对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总结和深入,正如作者在前言和后记中所言:“本书就是在前人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归纳,同时也加入作者的一些管见写出来的。”一...

  • 标签: 现代汉语 特殊句式 存现句 静态存在句 “把”字句 兼语句
  • 简介: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向全国提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又向教育工作者和语文工作者发出了“继续努力,使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号召。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是高等院校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和教师,我们的专业是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的结构体系和使用规律,帮助国家确立现代汉语

  • 标签: 语言文字工作 汉语课 现代汉语 语言文字研究 教育工作者 现代化建设
  • 简介:本文以诗歌押韵的客观现象为根据,试图从语音学原理上探讨现代汉语诗歌分韵的理论原则,对一些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出十七韵的韵目系统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分为十七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将十七韵与目前通行的十八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十八韵中e、o分韵,“翁”、“东”分韵不当。

  • 标签: 不同成分 音节 通押 韵母 声效应 不和谐
  • 简介:外来形式对现代汉语有多方面的、巨大的影响,而它本身也内涵丰富,头绪繁多。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研究只在某些方面进行,而未能全面展开。外来形式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它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大致包括自身的所有构成部分和要素、引进汉语后的发展以及给现代汉语带来的变化这三个大的方面。

  • 标签: 现代汉语 外来形式 外来词语 欧化
  • 简介:传统语法所划分的借用动量词和专用动量词,实质上是“动作动量词”和“事件动量词”的区别。“事件动量词”又可分为“强事件动量词”和“弱事件动量词”,前者以[+计事]为主,后者以[+计时]为主,更接近时量词的语义特征,甚至出现表“体”的倾向。动量词的动作性和事件性是计量角度的不同,也是规约性与非规约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体现。

  • 标签: 动作动量词 事件动量词 规约性 去范畴化 分类
  • 简介: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重要内容。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其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因此,使动用法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在所有古代汉语教材中,讲到词类活用必谈使动用法,但是,在现代汉语的教材中,系统论述使动用法的却不多见。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使动用法都大量存在,而且还有燎原之势。

  • 标签: 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 意思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教材 动宾结构
  • 简介:本文主要对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进行简单评述。语体语法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二是关注语体特征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三是从话语交际的视角把语体区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典雅和通俗,探究语体的这种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根据语法特征差异进行的语体研究较多,正式语体语法相关的研究广度还有待深入。这两种语体语法研究的思路是互补的,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视角,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视角,它们必将共同推动语体语法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语体语法 语体特征 正式语体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以往关于汉语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微观,在全局观和系统性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在界定“评价”概念、概括“评价”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现代汉语评价系统的面貌。该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系统,主要由词汇层、话语标记层、句子层和语篇层评价项构成。

  • 标签: 现代汉语 评价系统 评价项 层次性
  • 简介:“这碗面吃了我一身汗”“这些酒喝醉了他”“这场比赛看得观众们兴高采烈”类句子是双重使动句,特点是包含双重使动:(1)主动词和后面的补语谓词之间有使动关系;(2)主动词又发生使动化。(2)以(1)为基础,再加上汉语动词使动化的一般限制,可解释这三类句子的构成限制和构成动因。双重使动句是汉语中补偿单动词使动化限制的一种机制,体现了汉语连动型语言特征对使动表达的影响。

  • 标签: 双重使动句 使动化 作格动词 原因事件 结果事件
  • 简介:近年在中文媒体、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词,群众口语中也经常使用字母词。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字母词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词,对其持肯定态度;也有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本文对过去十多年来字母词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普遍认为应在承认字母词存在的前提下,规范字母词的使用。

  • 标签: 现代汉语 字母词 规范化 综述
  • 简介:以方位词为基础的方所范畴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入手对现代汉语方所范畴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方所范畴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注重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尤其注重认知解释,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出发关注后置方位词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需重视研究思路的更新。

  • 标签: 方所范畴 认知语义 语言类型学
  • 简介:藏缅语族中双疑问代词重叠现象很多,在数量上,代词重叠能够表示加大的维度变化,核心意义表示"多数",泛指意义则是在"多数"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表周遍性的"所有"、"每一"。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有表示客观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主观量的增加和主观程度量的增加,主观量是客观量的高级形式。考察藏缅语族的疑问代词重叠情况以及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重叠情况,得出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的基本功能是表示量的增加。

  • 标签: 疑问代词重叠 客观量 主观量
  • 简介:文章遵循广义形态观,将形态分为词法形态(重叠、附加词缀、语音屈折)和句法形态(词序先后、功能词),对现代汉语核心词类动词的词法形态和句法形态及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总体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和其他语言动词形态的比较,揭示了现代汉语动词形态的特点。

  • 标签: 现代汉语动词 词法形态 句法形态 语法意义 特点
  • 简介:叠加式描摹结构是不同比况助词或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紧邻共现、复置交叠进行情状描摹的一种表达结构。叠加形态有同类叠加和异类叠加两类,描摹类型可从静态描摹与动态描摹、现实描摹与虚拟描摹两个角度分析。叠加方式有并存叠加和糅合叠加两种。叠加动因与叠加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强化表达、明示信息、兼顾语义。

  • 标签: 比况助词 摹状助词 叠加 描摹结构
  • 简介:也许是受西方情态研究的影响,汉语学界有人认为汉语的同类情态词也都有“可能性”“必然性”梯度上的差别,这种认识无法解释为何汉语同类情态词存在大量的连用现象,而且它们既不是语义上的重复,也没有梯度上的矛盾。本文从维向的角度解释认识情态动词的连用现象。认识情态可细分为四个维向:“单纯标示对命题真值的确信度(一定、应该、可能)”、“凸显命题的程度性结果(得)”、“根据经验判断命题(会)”、“根据变化趋势判断命题(要)”。文章提出“只有维向差异的情态动词才能连用”的假设,根据这条假设,我们预测认识情态动词连用的可能组合。语料库中的连用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

  • 标签: 认识情态动词 连用 维向 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