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形态变化和虚词运用,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对汉语而言,虚词在运用的广度、深度、精度、频度方面是任何其他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虚词在汉语中的定位和作用。在典型实词与典型虚词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地带,为此,我们提出“广义虚词”这一的理念。汉语虚词研究将形成六个新趋势:(1)国际汉语教学的紧迫需求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虚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2)虚词语法意义的确认,关键在于形式上的验证,要为每个虚词义项建立“定位框架”;(3)虚词研究必须在一定的“语境”背景下才能有效地进行;(4)虚词研究的深化,必须在时间的纵轴和空间的横轴结合上下功夫;(5)重要虚词的个案深入研究和范畴虚词的比较研究将有机地结合起来;(6)虚词研究必须在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现代化与网络化方面与时俱进。

  • 标签: 主导地位 广义虚词 定位框架 形式验证 范畴虚词
  • 简介:为了适应网络数字阅读的需要,本刊自2015第1期开始实行的参考文献规范,具体要求如下:1.参考文献全部为页下注,在所引用文献的当页标注,每页重新编号;2.取消文末的'参考文献'表;3.注释性、解释性文字仍然采用页下注方式标注;4.参考文献标注格式举例:①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②许嘉璐.论同步引申[J].中国语文,1987,(1).

  • 标签: 参考文献 页下注
  • 简介:文章结合“了”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初级阶段留学生输出的口语语料归于五种结构形式,梳理统计口语语料中五种结构的出现频率、偏误类型及偏误率,反观学生所用教材中“了”的呈现内容对学生输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会话教材,精读教材呈现的内容对学生输出影响更大。文章认为,初级阶段留学生“了”的教学可以从输出率、偏误率均为最高的“V+了+NP”结构入手,分五步完成;在教学中,应重视精读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夯实教材中涉及的结构形式,给出的例句均应具有明确语境,所给语境应考虑学生的共同知识背景,需强调的重点应在典型例句中详尽体现。

  • 标签: 初级阶段 “了” 留学生教学
  • 简介:古诗文注释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非常关注的地方。对于新编教材的老课文(以人教版为参照)而言,一个注释的改动,往往会引起教师的疑惑:为什么改?为什么这样改?事实上,新编教材时,编者会以权威版本对古诗文逐一核对校正,同时根据辞书和权威注本对原来的注释进行查证和修订。

  • 标签: 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注释 修改 研判 现场